经典是最高的智慧,是至贤之言,是民族文化精髓的结晶,《弟子规》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诵读经典可以将智慧和德行融为一体。通过口诵心思、日积月累,来完成个人道德文化的积累和提升。具体可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一、识字阅读 0—6岁是大脑迅速发展期,也是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自主与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在读书中识字,先读书后识字,边读书边识字,只要会背书就会识字,所以识字是不需要教的,谁教认字谁笨。合乎人性的东西都是非常简单,非常有效。只要孩子把《弟子规》1080字,400多个单字背下识下,他的慧命就起动了,他一辈子就喜欢读书学习了。
二、修定养正 《弟子规》是先贤对做人道德,人们日常行为规范的总结,是待人处事的道理、具体方法。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优良性格养成的起点,0—6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婴幼儿对最初的行为印象最深,反复几次以后便形成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稳固以后便成了性格(播下行为的种子,就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三、亲子互动 对孩子来说,从阅读过程中获得爱远远超过吸取知识的价值。获得知识往往是孩子在游戏玩乐之余得到的“副产品”。父母会背能做,孩子会背能做,父子之间一辈子的共同语言就建立了,一辈子父子之间有话可说,父子亲情的基石就奠定了
“来宝贝,跟我读” 这是爸爸妈妈对儿童读经的方法要“来宝贝,跟我做”。只是爸爸妈妈的引导。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是严肃的告诫、喋喋的训导,也不是成套的理论、成体系的课程。家庭教育的成就过程,就在我们不经意的点点滴滴的话语和行动中,看似随意却传递着丰富意识和情感的表达行动中。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父母的“教”是次要的,“做”才是主要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