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求、需要与解决方案
1.1用户为什么要用各种各样产品?
解决问题、满足欲望
1.2什么是需要,什么是需求?
需要 -用户最终目的
想要- 用户心目中的解决方案
需求- 解决方案用到的产品/功能/内容/服务
1.3满足需要所需成本
金钱成本
操作成本
学习成本
沟通成本
时间成本
思考成本
网络成本
审美成本
情感(信任)成本
安全(风险)成本
用户使用一个产品
代表——能承受该成本
不代表——成本低
满足需要付出成本
成本会阻碍用户满足需要
成本可置换
1.4解决方案
功能
内容
追求最新、最需要、最喜欢
服务
人工参与,间接满足需要
通过单独/三者间组合,更好高满足用户需要的手段 2解决方案定了,成本就定了,很难降低
1.5做产品前先思考
我满足的哪些用户的哪些需要
我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我的解决方案优势是什么,解决问题or降低成本?
要求
足够了解用户,知道用户需要
在生活中保持灵敏嗅觉,尤其碰到的问题、成本
时刻关注最新技术,可能诞生更好的解决方案
2、互联网产品满足的十类需要
工具需要
社交需要
沟通需要
娱乐(休闲)需要
购物需要
信息获取需要
展示需要
服务需要
学习需要
人性需要——窥视、贪婪、色欲、虚荣、懒惰、猎奇等
终端需要——手机、电脑等
区别
社交
认识更多人,结交朋友增进感情
沟通
讨论事情等
提供劳动,间接满足需要
3、马斯洛需要层次
3.1层次划分
生理
安全
情感与归属
尊重
认知
审美
自我实现
3.2注
不是所有产品都能直接满足人格需要
工具类
购物类(满足的是购买的东西而不是产品,是间接满足的)
服务类(间接满足的)
互联网产品在满足人格需要时有天然优势
生理(放松等)——娱乐app
情感与归属——社交、通讯app
尊重——通讯app
认知——信息获取、学习app
某个人格需要急需得到满足时,更愿意付出成本
高层次人格需要未被满足的人最多,满足方式更少,也很难找到好的解决方案
环境的改变会改变人格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格需要
不是充分满足才会开始下一层
不是满足到一定量才会开始下一层
4、更好满足需要的几种情况
4.1 发明出新的解决方案(颠覆式创新)
现在没可能满足或者最好的解决方案还是不能很好的满足才需要发明新的
降低满足需要的成本
找到问题的根源
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并带到用户身边
4.2注
更好的改善核心解决方案(如Inter处理器)
短时间内很难拉开差距
更好的满足衍生需要
微创新,适用于核心解决方案已经不错但衍生需要没有很好被满足
满足完全未被满足的衍生需要
适用核心解决方案已经不错但是衍生需要完全没有被满足的
5、用户是如何表达需求的
直接表达需要
直接表达想要
直接表达需求—— 有时用户表达的就是需求就是目前最佳解决方案,认为你可能有更好的产品或功能来解决他的需要
6、如何把需求变成需要
6.1多问用户为什么
避免脱离主体
找需要收缩点,满足大多数人需要
6.2分析用户属性
6.3分析用户场景
7、如何发现产品机会
7.1发现用户的需要
需要没得到满足会反应到情绪上
找到情绪的原因,还原为需要
7.2 思考现有解决方案是否真不能满足用户需要
解决方案不好,不能满足
如何更好满足
解决方案能满足,但成本太高
从成本着手,降低成本
解决方案能满足,但用户不知道
是否满足有好的宣传途径能接触到类似用户
已有,就无竞争优势
7.3 发现了机会但不代表一定靠谱
受众用户群体的数量太少
成本太高
需要频率太低
8、什么样的需要最靠谱
8.1不值得被满足的需要
需要的用户数量很少
满足需要的成本太高
需要的频率太低,不能满足回报
8.2 靠谱的核心需要
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
用户数量
高频的需要
使用频率
足够大的市场空间
生存空间
现有的解决方案满足的程度还有很大的空间
市场空间
刚性需要
用户黏度
长期需要
生命周期
开发成本低
开发成本
良好的盈利模式
商业模式
团队充分理解这方面的需要
能否做好这款产品
用户急切满足的需要
获取用户的速度
符合公司的战略角度
并非要全满足,思考做or不做会带来哪些影响, 最后考虑是否该做一个产品
9、问题与欲望
9.1定义
问题
用户觉得自己的需要没有很好被满足
欲望
用户觉得自己的需要满足已挺好,但还希望更好
9.2同一时间/产品
用户有多个需要,会希望先满足优先级高的
什么样的产品会让用户尖叫
超出用户的预期
9.3注
每个人满足的标准都不一样
同一需求上,永远先有问题→后有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