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总结一下大连的疫情,虽然目前全国新冠防控形势一片向好但是大连地区的疫情状况仍然让人警惕,因为前几日由于本地的一家海鲜公司员工在接收国外海鲜货物时不幸感染病毒并导致新冠传播蔓延到其他省市让大连成为那个本来要准备散局走人但是又开始起一瓶酒的客人。不过对于查出的每个确诊的病例,官方新闻都会发布详细的行程轨迹,让其他人可以知道他们到底在确诊前去了哪里,以便做好精准防控。而且每个社区都会有一个核酸检测安置点,可以覆盖各社区进行检测排查,确保新冠不要大范围爆发。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平心而论,这些应对措施是比一些实施群体免疫的欧美国家“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疫情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显而易见,从体育馆闭馆,电影院暂停营业等等群聚性活动被限制到不得不和亲友爱人生离死别。诗虽然一直都在,但少了很多走向远方机会,让我们不得不没事就要宅在自己的家里看看手机刷刷剧,打打游戏骂队友,不过也算是苦中作乐。所以对于被疫情困住的小伙伴们,自然将目光对准国内外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瓜细细咀嚼,不过对我来说,娱乐圈的瓜,我几乎不会去嗑。明星之间,明星和节目组之间,明星和粉丝之间的事情,媒体怎样输出给关心的群众都行,多也好,少也好,自己看到后用手指滑屏略过,会接着看下一条新闻而已。不过社会新闻这种瓜,则会多加注意一些,主要是看看新闻里当事人做了哪些事造成了什么影响,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教训或者欢乐,所以当刷到贺厅长的《平安经》成为热搜时,就多花一些时间看看原委。
事情的起因是前几天吉林省的一个福厅级干部贺厅长的一本叫《平安经》的书在网上火了起来,火起来是因为书的内容比较特别。根据书的简介,该书以“经”为载体,以歌诀、歌文形式撰写的平安颂歌,一共有十个篇章。内容特别就特别在全书用“XXX平安”的句式写满整书,书里面的“XXX”可以是我们能想到所有名词,从地名到年龄,从器官到神经,比如说“北京”、“高雄港”、“1岁”、“支气管”,所以连上念就是“北京平安”,“高雄港平安”,“1岁平安”,“支气管平安”。除了套用“XXX平安”这种格式从书的第一章写到最后一章之外,没其他的什么亮点,可能是艺术上的的事情,我这样的普通人看不懂,就像前几年用针筒在白纸上写字的那位艺术家一样,对于我这样的外行,除了看到浪费墨和纸之外,毫无任何感触。不过后来又在网上看到对该书的介绍是“ 书稿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可作为一部小百科词典 ”,突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亮点原来是可以作为百科小词典,果然是自己没有达到另一个境界。这本书售价为269元,网上有卖的,但是书被炒上热搜之后,就被电商下架了,目前搜不到任何关于这书的商品,不知道是恰巧卖脱销了还是被下架的,不得而知。关于这本书的出版商据说有两家, 一家是群众出版社,一家是人民出版社,不过人民出版社矢口否认并发表声明没有出版这本书并且要追求假冒出版社名义的出版的责任人的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另外一家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对采访的记者说“不要打听,不能告诉你们”,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觉得个人出书自娱自乐也没什么,留个作品之类的东西让亲朋好友有个念想也是人之常情。不过除了被吐糟整书太水之外,更多的人在质疑这本书是滥用职务,动用权力,问题要害是是否利用职权谋私,若是这样,就是另一回事了。不过,光从内容来讨论,该书曾被当地媒体称为“儒林巨制”并在当地举办了关于此书的公益朗诵活动,出席活动的人物有几个著名学者以及电视台主持人还有官员,虽然现场不至于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但从现场拍摄的照片来看研讨的人都是带着笑脸,没有皱着眉头,其乐融融的样子,非常融洽,没有任何不适,可能是他们发现了这本书是可作为“小百科”这类深层次的东西,体会到书里面的内涵,所以到最后,网刊评论为”学者阅读此书,顿悟平安哲理,商贾阅读此书,企业平安无虞,民众阅读此书,安享世间太平”。结合自身的社会地位,所以我认为要是有幸读这本书,我应该能够“安享世间太平”吧?
不过到现在,不知道书的内容太过内涵还能出版还是质疑该书是利用职权才能出版,随着网上越来越多的人对这本书以及背后的贺厅长感兴趣,包括一些大V和主流媒体,种种的声音不断的涌到当地相关部门的耳朵里,不乏一些超出该书范围的质疑以及有些过度调侃声。到最后吉林省委决定联合其他部门对贺厅长所作《平安经》有关问题调查核实,怎样核实的内容以及使用的方法我是没有查到,但是结局很干脆,我们在网上共睹到了锤子落定的结果:免去了他的厅长和副书记的职务。不知道那些当初对这本书高评价的高知们是不是会有一丝错愕?
我倒是忘记了是谁说的中国人比较内敛,不张扬,我比较赞同这样的观点,所以相比于对着新冠病毒骂着“苏卡不列”,我更相信我们往往通过各种办法祈求自身保佑。不过,再回到刚才的疑虑,在疫情时期诵读几遍贺厅长的《平安经》能否安享世间太平?
不能,因为写书的贺厅长被免职了,自己都保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