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时候被安妮的文字影响,很欣赏偏瘦,穿棉布裙子和白球鞋的女子,以至于到了大学,看到穿着棉布裙子的学姐,就会想象她会不会经历过安妮书中的爱情呢,会有好的结局吗,可是往往认识后才知道学姐没有看过安妮,父母爱护,感情融洽,阳光明媚,之所以穿棉布裙子,只会觉得夏天,棉布透气。当年的我,恨自己沉迷小说,没有主观判断力,能看进去书,却是不容易走出来。
这件事是一个契机,让我意识到我太容易追随作者的思路,而且会沉迷于某个角色或者某种理论,而没有理性地去看待。每个作者依照自己的经历,体会,知识,想象力,逻辑构建了一部作品,无论这部作品再包罗万象,逻辑清晰,它还是有局限性,如果我一直不思考过滤整理,这部作品可能对我不能起到好的启发。
读《百年孤独》第一遍,我很苦恼,我怎么也无法清楚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经常会混淆,我觉得我不应该读这本书,或许不是好的机缘,我没有读下去,直到有天我收拾书架,又拿到这本书,我读到最后“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在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我突然意识到“重复”这个字眼,这些容易模糊的名字不就是说每个人,无论叫什么名字都逃不过这个百年孤独的家族的宿命。以后我每次读都能发现一点新的东西,看书的角度不一样,体会出来的道理也不一样 。
有鉴于此,我不再按照必读书100本的目录读下去,我根据我的情况,觉得最近想接触那些领域的,就会买来读读,我不再匆忙地读书,不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非读不可的书,有些书如果没有缘分,即使拿在手里,也读不到心里。顺其自然,尽力而为,不仅仅是对于生活,对于书,也一样,只有思考过滤过,入了 心,读过的书对自己才有独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