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耳,为什么我在画禅绕的时候,老是思绪乱飞,静不下来。"
"脑子里有想法冒出来是正常的。"
“但是我静不下来,心很躁,很讨厌这样的状态。”
“嗯,试着接纳它。”
“不懂。”
“开放式冥想,就是接纳所有发生的一切,画禅绕时当我们大脑有想法在飞,我们可以跳出来以第三者的角度看自己,去观察‘哦~,我脑子里有想法钻进来了’,不去评判,接受它。当你接受了自己思绪在飞,把注意力再放到眼前的画面上,慢慢就会静下来了。”
“那我试一下。”
这是昨天晚上学禅绕画的朋友和我交流时的对话,这样的对话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在思考“不评判”到底是指什么呢?
在我看来,不评判便是接纳,接纳便是尊重。
一个姐姐给我打电话,她说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好,人际交往能力不行,身体不行,家庭关系不行,好像生活的所有都特别糟糕。
我说:“每个人都是催眠大师,我们会自我催眠,使我们相信自己想的,说的就是‘真’的。要打破催眠的魔咒,首先要不评判。”
她说:“不评判?什么意思呀?”
我说:“假如我胃疼了,我会描述当下的感觉即我胃不舒服,我是在描述一个事实,这是不评判。假如我胃疼了,我说我胃真不好,这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了评价,便是评判了。”
“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你刚才说经常失眠,很烦躁。如果用不评判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那就可以转变成描述事实‘我入睡有点困难’,接受它‘好吧,睡不着就睡不着吧,一会就睡着了’,而不是去评判‘我怎么又失眠了,好烦呐’。当你不去评判自己,接纳发生的事情,反而很快便能平静下来。对待自己和身边的人,如果也能做到不评判,去接纳,你会更尊重自己,也会更尊重他人,内心便会平静很多。”
她说还需要时间消化,我们便挂断了电话。后来,她反馈,关于失眠有了切身的体会,现在慢慢对这件事不再纠结了。
我非常喜欢《非暴力沟通》里的一句话“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这句话可以算是对不评判的准确描述了。不带评论的观察,始终以第三方的视角看自己、看周围的人、事、物,不评判,去接纳,会让我们很释然,让我们生发出很多智慧。
我碰到过一对母子,她们迎面朝我走来。我听见妈妈对儿子说:“宝贝,你觉得刚才的表演怎么样?”
小男孩儿特别兴奋,特别高兴的说:“我觉得特别好,我特别开心,我对我的表现很满意”。
妈妈一转语气,严肃地对儿子说:“我觉得你在表演第二个动作的时候并不好。”
小男孩儿原本情绪高涨,突然之间就像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样,蔫了下来。
距离逐渐拉开了,我已经听不清楚她们在说什么。但是,小男孩无精打采的脸却一直呈现在我眼前。
很多父母都认为,我指出孩子的问题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呀。但是亲爱的,你要知道,评判孩子等于杀死孩子的自尊。你给孩子贴的任何一个负面“标签”都有可能变为现实。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希望他成长为自尊、自信、健康快乐的人。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不带评论的观察是最高的智慧”,一味的评判孩子,不接纳,那就等于否定孩子,不尊重孩子。
不评判,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可以让孩子更自信,而总是指出孩子的缺点,给孩子贴各种“标签”,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能力不行,让孩子变得畏首畏尾,自信何从谈起?自尊何从谈起?
我在前天写了一篇文《没有觉察,改变无从谈起》,发到了心灵交流群里,刘虹老师说:“
人是有身体的灵魂,不是有灵魂的身体。”我一直在思考这句话的意蕴。我想,不评判的人生态度,便是将我们的灵魂抽离身体去观察自己吧,看这幅躯体是怎样的独一无二,是怎样的独放异彩,接纳它并尊重它,让自己的身心灵更加的和谐相通。
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在其著作《自尊心理学》里对自尊的定义是“感觉自己有能力应对生活的基本挑战以及自己值得拥有快乐”的心理状态。
要拥有这样的心理状态,便要有不评判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对待孩子、对待其他人、事、物,“不做评论的观察”,接纳不好的一面,赞赏好的一面,这便是对自己、对孩子的最大尊重,获得的尊重越多,自己和对方便会更自尊。
也许我们从小便被评判,有很多地方不被接纳,现在为人父母,我们也会去评判孩子,不能接纳孩子不好的地方,从今天起,体会不评判,去接纳,去更深入的尊重吧。你会发现,自己、孩子、身边的人原来都是那么的可爱且值得爱。
生活寄语
每个人都是催眠大师,我们会自我催眠,使我们相信自己想的,说的就是‘真’的。要打破催眠的魔咒,首先要不评判。
“不做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
“人是有身体的灵魂,不是有灵魂的身体。”
不评判便是接纳,接纳便是尊重。
PS:喜欢就分享,支持就点赞。你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快来鼓励我吧!
作者:良耳
山东妹子在北京,北师大教育学硕士毕业,
一直走在儿童早期教育和心灵成长的路上,
现在是双向养育践行导师、心理咨询师、
沙盘游戏咨询师、禅绕画分享者、儿童情商指导师
愿意和你分享养育、成长和禅绕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