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导演李安,1994出品)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和三个女儿的故事。父亲是有名的大厨,大女儿是一间高中的老师,二女儿是航空公司的高管,三女儿则在肯德基打工。每周周末父亲都会做上一桌子美食,一家人在一起聚会,大家边吃边谈自己的事情:谁去谁留、恋爱结婚、卖房搬家……
毋庸置疑,美食在这部片子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整个故事由美食串了起来。
中华美食道道饱含真情
电影一开篇,就是父亲慢慢制作各种菜肴的镜头。我一边看着道道美食出炉,一边流着口水。
我甚至想,一定是李安在美国啃够了汉堡,想吃中华美食又没有钱(当时他还靠太太养活呐),即使有钱在美国也吃不到正宗的。好容易有人给他投资拍电影,首先当然得慰劳慰劳肚里的馋虫,因此才决定拍这部电影,而且是回台湾拍这部美食电影。
这当然是我的小人之心了,接着来说电影。
电影中的父亲老朱是台湾赫赫有名的大厨师,无论酒店的菜色出了什么问题,他都能瞬间扭转乾坤。他不仅业务精湛,而且爱岗敬业,将工作化为兴趣,将兴趣融入工作。为了磨练技艺,每周在家里都要演练一次满汉全席。
可以说摆在桌上那道道需要纷繁复杂工序制作而成美食,都饱含着一位父亲对三位女儿爱。虽然那种爱让女儿们认为是一种约束,她们甚至不愿意回家吃这顿饭。
一家四口不一样的故事
烧菜、吃饭永远只是一个媒介,只是一个道具,说到底电影还是得讲故事。李安吃够了美食,给大家讲了一家四口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和吃沾上了边。
大女儿的故事,是一个臆想出失恋又重新勇敢找到爱人的故事,和吃发生的关联最少,唯一比较长的吃的镜头是她和男友啃到了一起。她的婚事是在家宴中急急宣布的,刚宣布就把男友迎进了家门。对比她之前的婉约,简直是慌得让人大跌眼镜。在这部电影中,她从爱幻想、爱敏感的文艺女青年迅速变身为敢爱敢恨的熟女。有文艺女青年潜质的朋友,要转型的时候强烈推荐看看这部电影。
二女儿的故事,是一个在工作、恋爱、生活中寻求自我的故事,和美食关联最多,她一直的梦想就是当大厨,后来因为父亲的强烈反对而作罢,但一直没有放弃做菜,片中的最后一顿家宴就是由她制作的。二女和前男友心分开了,肉体却没有分开;最早提出要搬出去,结果最后一个走的竟然是她——所谓世事难料,不过如此。最终,二女儿走出了迷茫找到了自己工作生活新的方向,她是整个故事中变化最大的那一位,虽然表面上变化不大。
三女儿的故事,是一个和闺蜜男朋友谈恋爱的故事,故事看起来有点扯,但细细想来也还算合理。人总是喜欢作贱爱自己的人,等到失去的时候却反而又舍不得了。早知如此,开始为何虐人千遍而厌呢?当然,不知道三女儿是不是有意横刀夺爱,反正她用自己绵绵之力获得帅哥的青睐,老公儿子都有了,可谓赚得钵满盆满。表面上看她的收获最多,其实她的内心变化最小。
父亲的故事,是一个鳏夫通过给邻家小孩做午餐重新获得爱情的故事。老实说,多年前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对这个结尾大吃一惊,甚至感觉情节太过突兀,让人难以接受。前两天再看时,边看边笑,感觉父亲的故事也挺能让人信服的,毕竟老杨82都可以和28的小翁牵手,这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顺便八卦下,老杨和小翁牵手那年正逢这部电影上映十周年,难道老杨是受这部电影的影响?
生活如美食一样多姿多彩
中华美食多姿多彩,要色有色,有味有味,要型有型,要意有意。生活也正如这一道道美食,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阵。因为它们的组合和变化,让我们的人生和美食一样充满着变数,也正是有这样的变数,才让生活如此多姿多彩。
正如电影里的这个家庭一样,虽然四个人都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但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人生。在不一样的人生基础之上,通过他们各自的选择造就了彼此不可能再交集的人生之路。这个无法避免的走向,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和以家宴来开头一样,电影最终也以家宴来结尾。那是这一大家子在老屋的最后一顿饭,空荡荡的大屋里只有父亲和二女儿两个人。大女儿和三女儿早已经搬出了家,父亲也搬到了离市区很远的地方居住,而二女儿走得更远,她要到阿姆斯特丹的分公司上班。或许,他们一家四口再难聚在一起吃上一顿家宴了。
相比离愁,每个人现在拥有的幸福更加振奋人心。三女儿小宝宝的出生,大女儿丈夫接受了洗礼,年青的后妈怀上了孩子,而二女儿将开始全新的生活。
他们因为家而聚在一起,却又因为各自的新家而分离。所以,一份快乐分成了四份,或许就是导演想传递的生活如美食一样多姿多彩的主题吧。
(愿各位吃好喝好,身体倍儿棒,吃饭嘛儿香。谢谢你的阅读,欢迎在下方评论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