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今天打算照例早上去图书馆待到闭馆才回宿舍,可是突然想偷个懒,就打开手机决定去看电影,看到摔跤吧爸爸,一开始只是抱着蛮看的心情去看,因为第一次去电影院看印度的电影,可是看完从里面出来,发现分分钟有冲动想再买一次票再看一次。
这是唯一一部让我有这种冲动的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父亲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培养两个女儿成为世界冠军的故事,大体可这么说,但剧情还是跌宕起伏的,很有意思,不会后悔。
没有实现梦想的马哈唯亚本想把希望寄托在还未出生的孩子身上,怎奈出生的四胎都是女儿。村民为了帮马哈唯亚生个儿子也是操碎了心,想出了各种法子,最后还是未能如愿。正当马哈唯亚决定放弃自己的梦想时,他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女儿身上竟然有摔跤的天赋。
后来就出现了一系列训练女儿的场景。一开始我还有点责备马哈唯亚,怎么可以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狠心剥夺女儿们的童年,这不和我们中国的某些教育一样吗,后来发现自己其实有点“何不食肉糜”了。
在我们中国,有些家长为了自己的理想强迫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或为了让孩子上大学有好工作,不惜一切代价剥夺孩子的童年。可是在印度不一样啊,印度是个男权思想浓厚的国家,大部分眼里就是认为男尊女卑,就像剧中那位新娘所说的:14岁之后父母就会将自己转手交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替他生儿子,从此过上相夫教子,锅碗瓢盆的生活。但中国不一样啊,在中国你就算不按父母的意愿去做他们想让你做的事情,多年后只要你够努力,一样可以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在印度,女子生来就是按固定命运生活的,哪有什么逆袭,没有机会做过多的挣扎一样还是要苟且的活着。
吉塔和巴比塔从被动接受摔跤到主动接受摔跤的过程让我印象深刻,这源于马哈唯亚也就是她们的父亲,不顾她们的请求决然剪掉她们的头发。对她们来说,练摔跤已经让她们被周遭的同学耻笑,现在父亲剪掉她们的头发意味着连女孩最基本的标志都被泯灭了,自尊心受到伤害是难免的事,于是两个小孩希望通过反抗来捍卫自己的生活:调闹钟,假装比不过哥哥,佯装训练结束,最后跑去参加婚礼,可小孩哪里懂得父亲的苦心,父亲又何尝看不出女儿的心思,马哈唯亚将愤怒撒在侄子身上,不知印度世事的2个女儿终于从新娘的身上看到了未来自己的模样。
如梦初醒,唤起了两位女孩内心沉醉的另一个自己。父亲的强迫已不再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噩梦,而变成了一块改变命运的及时跳板。她们是父亲梦想快淹没时的两棵救命稻草,父亲亦是她们改变命运实现价值的救世主。
姐姐吉塔在经历第一次摔跤失败后,熊熊烈火终于在心中点燃,马哈唯亚也是一如既往耐心地教育两位女儿,助她们打破重重阻碍,得冠军,享拥戴。
终于姐姐赢得了国家冠军,有机会进入国家体育训练馆接受专门教练的指导,马哈唯亚也是从这里开始转变,卸下平日严厉苛刻的父亲面具,露出一张挂念女儿的担忧面孔。而担忧最终还是发生了,吉塔开始受教练的影响和同学的唆使,抛弃原先在父亲那学会的内容听从教练的指教注重技巧,跟伙伴学化妆涂指甲留长发看电影,性格也开始变得趾气高扬,力不从心的训练终于还是让她经历了几次首战就被淘汰的失败。回到家的吉塔让妹妹倍感失望,与父亲的较量更是体现了她内心已失去初衷,马哈唯亚一切呕心沥血的培养最终还是敌不过吉塔内心的狂热。好在有妹妹耐心的指导,吉塔终于鼓起勇气向父亲道歉,并坚守爸爸的教诲,重新找回了以前的自己,赢得了世界冠军。当时真的哭了。
剧中最让人痛恨的就是那个自以为是又误人子弟的什么教练了,思想和行为的不正当差点回了吉塔的未来,不但惑言领导,还抢占风头,最后还因为嫉妒把马哈唯亚关起来,表示蹬了好几次腿实在气不过。
这部影片最让我欣赏的就是那位“父亲”与“教练”并存,“严厉”与“温和”相结合的马哈唯亚了,导演在细节上也做得相当细致,比如,在巴比塔训练不佳时,马哈唯亚已伸出准备打过去的手又硬生生的收回去;吉塔返校时没有当面告别而是站在阳台远远观望。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因为害怕女儿被开除,双手合掌苦苦哀求,低声下气泪眼模糊,急急忙忙掏出女儿获胜的点滴,当时内心真的震撼到了,一个曾经的国家冠军,一个在女儿心里高高在上又值得尊敬的父亲,是得有多大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放下面子低声下气地哀求别人?表示已哭成狗。
虽然后来学校没有开除吉塔和巴比塔,但是马哈唯亚被禁止进去学校。但这并没有阻止父亲继续训练女儿,马哈唯亚耐心给吉塔讲授技巧,给她增重,包场看比赛通过手机给她分析对手,陪她到底。当他从管他的储物室里急急忙忙跑出来,为了去给女儿喝彩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位虽步履蹒跚但血肉饱满的父亲。
当不苟言笑的父亲摸着吉塔的脸颊说出那句“你是我的骄傲”时,我的眼泪像水枪一样喷了出来。
我想我依然会记得那些鸡肉,那些床垫,那个摔跤场,以及那句,“明天五点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