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这一问呢?这主要是因为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有写到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作用与地位,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以致现在历史课本中的岳飞等一些我们熟知的名将不再被称为民族英雄,从而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记得小时候有曾有一套(岳飞传)连环画,也叫小人书,里面的故事情节,特别是岳母刺字,直捣黄龙府,风波亭等篇章现在还记忆犹新。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语。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 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那么这么一位受人敬仰的历史人物如今不在称之为民族英雄呢?那么我们首先要弄明白民族英雄到底是什么意思。
民族英雄笼统地说就是指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民族英雄又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上指一个民族在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压迫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这个不受任何民族,地域,时间的限制。而广义的民族英雄指在和平、变革时期,为本民族的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这个一般大家以狭义的定义为主。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族群的变化,近代对民族英雄的定义主要指在对抗外国侵略(外国指中国以外的国家)中作出重大牺牲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教科书中不在把岳飞写成民族英雄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写呢?岳飞是民族英雄与更为广泛的民族英雄定义并不冲突啊?这就牵扯到名族团结问题了。政府其实这样写的原因主要如下,古代中原大地主要以汉民族为主,而现今的中国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祖国,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属于中华民族。像岳飞那时抵御的金人,他们的后代现在也是中华民族,若把岳飞等写成民族英雄难免会给部分少数民族带来心理阴影。
当然,这个教本的改动也一直引起着大家的争论。下面我说点我的看法,岳飞将军在我心中毫无疑问的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将军不为名利,舍身报国的精神时刻感染着我。尽管随着历史的发展,族群的变化,现代对岳飞的定位有所不同,但我相信岳飞将军至少在我们每一个汉族人们心中,永远都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发展规律,对于教科书中的改动我内心是不赞同的,但这个却以成了事实。但我坚信,即使岳飞现在在教科书中不再称为民族英雄又如何?他在我们汉族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地位难道也会抹去?难道我们的后代会忘记?不会的。
其实我认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包括人物和历史事件,我们要真实的还原历史,这也是史学家积极推崇的,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不是某个人能左右的,假如在过几百年中国把日本纳入了版图,你能说当年的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日本甲级战犯也称之为英雄吗?
教科书内容改变的这个事实已然存在,虽然经过许多人的激烈反对,但现在仍然没有改变,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争吵解决不了问题,下面说点个人的想法,首先我们得相信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不是靠教科书就能做到的,教科书确实又影响,覆盖面广,但既然愤怒解决不了问题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将这些我们所公认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岳飞是我们心中的民族英雄,不管现今往后,永远都是,大方向现在既然改变不了,我们就应该用自己适当的方式去传承,而不是盲目的指责,落实到实处,而不是在口头,相信在一个大势所趋的环境下,以后教科书也自然会恢复那些民族英雄的地位。各个民族内部的文化传承靠的是每一个人的努力,靠的是以合适的方式去传承,这样才能永垂不朽,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