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去听石守谦老师的讲座,意犹未尽。晚上闲下来翻翻郑培凯先生的《文化审美与艺术鉴赏》。这是郑先生的一套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在这一册中收录比较多的是关于艺术鉴赏的内容。
第一次听郑先生讲茶文化就非常喜欢,后来又听了他讲的苏东坡。买了这套书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很早就买过郑先生的其他作品。只是收录在不同的文集里,一直能够读到大师写好文章真是幸福。
因为今天听的是关于书画的内容,晚上特地读了《气韵生动袁运生》《构建空间的书法》以及《“笔墨潋滟”前言》。这几篇文章都是先生对于书画的见地,文中写了他熟悉的友人,以及他们的艺术创作。
袁运生先生是享誉国际的名画家。他的大型壁画《泼水节》《万户飞天》都是非常出色的作品。最重要的是他将西方油画传统技法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探索出了中国文化复兴之路。郑先生和他相识二十多年,有机会了解他的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
“气韵生动”虽然只是简单的四个字,却涵盖了画家几十年锲而不舍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执着。先生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其实有很多高明的理论,这一点今天石守谦老先生在他的讲座中也反复提及。但是我们现在太过追求国际化路线,常常忽略了自己文化中的优质基因和生命力。
书法家董阳孜也是郑先生的老朋友。她的字师法颜真卿,气韵饱满,结体严谨,流畅耐看。作为书法家,她却很少谈书法,而是经常戏称自己就是一个“家庭妇女”。在举办书画展的过程中,她就像个孩子展示自己玩具一样,拿出自己的作品。她说自己每天要写二百个小字,一百个大字,而且丝毫没有觉得辛苦,而是乐在其中。
想到自己认识的一位书法老师。她提到写字时,也是脸上泛着那样的光彩。也许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把一件事做到完美。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也唯有热爱,才可能用心。每次遇到这样的朋友,总是由衷地感慨,其实只要投入地做好一件事就很完美了。
郑老师在“笔墨潋滟”里提到了卫夫人的《笔阵图》。第一次是在蒋勋先生讲书法的有声书里听到卫夫人教王羲之的故事。古人用笔的讲究远远超越纸笔之外。对自然的体验,对精神的追求,都需要达到一定的境界。也许这也是我们现代教育中所缺失的部分。任何一种生命都需要主观感受,而我们忽略了让孩子自己去领悟的过程。
在艺术的创作上,一定是需要有自己民族语汇的,这才是真正具有思想价值和生命力的表达,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理论家都在积极寻求更好的方式来保留和发扬传统。当然这需要许多代人的努力,而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心底里在意自己的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