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国辉老师的《安宁》,心中久久无法安宁。
目标明确的人,走得更远
安宁出生贫寒,她的家是村里最穷的一户,从小在旁人闲言碎语中长大,她深知,只有通过考试,考出去,才能摆脱这里愚昧的一切。
所以,不管遭遇了什么,她内心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要考出去,离开这里:
家里没钱供她读升学率百分百的高中,她苦苦哀求,就算读学费不高的另一所高中,她也一定能考上大学,只要让她去读书;
继母逼她外出打工,和她提到,去做别人二奶的同村人,给家里起了一栋房子;希望她尽快成为劳动力为家里出了,甚至不让她父亲帮她借钱凑学费;
开学临近,她绝食3天,父亲也终于借回2000块钱;
终于进入高中,靠着每个月100元的生活费生活,生病了实在熬不住,不敢打针,就买最便宜的药来吃;最窘迫时,接自来水来解渴;
遇到同学的挑衅,她想的是不要生事,她眼下的任务只有升学;
面对有好感的男生,她也始终将懵懂的情愫埋藏心中。
三年寒窗苦读,终于实现了大学梦,离自己想要离开这个地方的梦想又更近了。
走出去,这个目标,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陷于深渊中的安宁找到方向,让她有勇气走出这一路的泥泞。
就像有人说的,目标就是内心的渴望,有了它,我们才会找到人生的坐标,有了它,我们才能在生命的旅程中破浪远航。
坚韧刚毅的人生 更有力量
也许是因为同是80后,同样是高中文科生,有很多成长轨迹相似的地方。因此,在看这本书时,我常常把自己代入:如果是我,遇到这些事,会如何对待?
相比安宁穷苦的生活,自己的生活幸福很多倍。
也许因为幸福唾手可得,因此遇到一点点挫折时,总是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
高中,和朋友同学嬉闹玩乐过了三年,因为喜欢写作在校刊上发表过文章,写的作文被当作范文当众朗读。能说得出来的事迹好像也就仅限于此;也曾试着挑灯夜读,觉得太累放弃了;从未认真的规划过自己的将来。
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在敏感的青春期里,也遇到过邻居明里暗里的嘲讽,到现在都还记得那几张冷笑的脸,甚至一度自卑到对自己产生怀疑,与人交往时总是怯懦地不敢表达自己。
而安宁身上,总有一股坚韧刚毅的力量。被人奚落,可以忽略不计,遭遇亲人离世,也可以擦干眼泪重新站起来;甚至在遇到凌辱后,她也没有妥协,第一时间去派出所报案。
正如最近火爆全网的博士论文《致谢》,因为贫穷,作者时常生活在窘迫中,靠着抓黄鳝、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凑学费读完了高中。“雨天湿漉着上课、夏天光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更是常事。”而在煤油灯下读书是他最开心的事,考试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还有那个,在案板下学习的小女孩,因为父母在菜市工作,不能时刻关注小女孩的学习,所以父母在摊位的案板下搭建了一个简易书桌,因为空间有限,小女孩盘腿学习,无法坐直,甚至有时不留神还会撞到头。视频中,小女孩说到自己的梦想就是长大要当一名医生。眼神里透出对未来的向往。
他们都和安宁一样,不管身陷于怎样的悲惨境地,不管生活让他们如何失望,也不管承受着什么样的伤痛,他们总是能以更强的姿态来面对,而不会轻易被摧毁和打败。
小说一口气读完了,不算厚的一本书,却像道尽了安宁的前半生。小说的最后,安宁如愿的进入了大学校园,曾经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
希望在《安宁》第二部小说中,安宁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也愿,所有像安宁这样的女孩,那些吃过的苦,流过的泪,都能化成生活馈赠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