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直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博客来写,往前推演一点的话,就像QQ空间,所以总会在这个号上说一些无意义的自言自语,谢谢你愿意查看。
2016年做了不少决定,也改变了不少习惯,大多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改变,等我发觉时,早已习惯现在的自己。
2.
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定了一堆的计划,年底再想找的时候,果然消失不见,安慰自己一句计划没有变化多,舒心不少。唯一坚持下来的,大概只有码字这个习惯。
自认为没有多少文艺天赋,也始终写不出张嘉佳那种华丽的词藻,尝试写了几篇劝人向善,浪子回头的文章,后来都删了,不是没有人看,而是总感觉,找一些大家都懂的、常识一样的废话,然后加上一句感触或者鼓励,看的人难道就能改变?
似乎,并不能。
鸡汤浇灌不出成长,你想要的谁也给不了你。
比如说,很多人会把自己看书当作学习的例证。但是没压力的读书,和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快速地确定你的学习目标以及实现步骤,是两回事。而且,看几本畅销书,翻阅几本小说连载,真的不能算学习的方式。
2016年,读了将近100本书,重点写了10几篇读书笔记,码了差不多100篇文章,有人问过我,如何才能坚持让自己码字呢?
恩,怎么回答呢。要写好一篇文章,输入输出比是一百倍的关系。形象一点的解释是,如果你要写一篇一千字的文章,你的阅读至少要达到十万字。
有输入才有输出,除非你喜欢无病呻吟的句子,还有谁都懂尝试。
3.
很多人都说成长残酷,恰恰相反,我觉得成长是这世界上最最美妙的一件事——永远有希望,永远有那么多的绚烂风景,当然只有在改变之后才能摸得到,而且是潜移默化地改变。
比如,撕逼交流的习惯。
撕逼时,是什么就针对什么,是行为就针对行为,是表达就针对表达,是结果就针对结果,这就解决了撕逼撕不到位问题,你有足够的理由去吐槽某些事情做的不对,你也可以更具体的说你觉得哪里做的不好,但是,从你掌握的信息,无法推测出是做事的过程问题,做事的流程问题,还是人的问题,所以吐槽结果那就针对结果,别随随便便扯到做事做人上。
别动不动就教别人怎么做事,怎么做人。
掌握这种方法之后,发现我的戾气少了很多,好久没动气了,好久也没撕逼了。
4.
我的专业是应用物理,你能想象在我开学第一天,导师让我们开始准备考研的场景么?反正我是一直处于一脸懵逼的状态中。
2016年下定决心不考研,下定决心投身互联网的浪潮中,潜心做一只运营喵,学习一点产品汪的通用知识。
用我们专业课老师的话讲,我这种行为叫不务正业,一名学习物理的理科生不去追求稳定的工作机会,偏偏剑走偏锋。
的确,如果做互联网,今天在工作,明天失业,没人会觉得奇怪,因为改变本来就是互联网的常态,从来就没有一眼望到底的安稳生活。
在学校里,同龄人对实习的概念还是出去发个传单、在餐馆当服务员之类的,甚至有同学说他们找工作时把这些写在简历上。
倒不是我们同学有多懒,而是视野和机会真的差太多。学校是一所普通二线城市的普通二本,大四时的双选会,但除了京东招客服之外,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基本都不曾来过。
烟台的互联网行业本身在全国不入流,很多公司也没招实习生的概念。环境没有提供那么多机会,所以也局限了很多同龄人的视野,没人想过就业,也没人关心就业。
像我这样另类的是极少数,大部分人可能从来没有逃离的概念。说到这里,很感谢某天深夜,某个学长打给我的电话,否则,现在的我会变成什么样呢,值得想象。至少现在的实习offer一定拿不到。
5.
按照惯例,年底都会展望一下来年的一切,虽然基本都不会实现。
a.
我记得写过这样的句子:不为知识而看书,不为寻求帮助而交友,不为获得关注而写作,做这事了,只是因为我喜欢。
希望2017年,保持码字习惯,保持看书的习惯,看电影,刷美剧,任性而为。
b.
希望,在2017年的时候,不要在“想”上花费太多时间,想做的事情一定值得去做,迈出第一步才知道下一步往哪落脚。
c.
心有星辰,路在脚下,希望2017年,能做一位专注的疯子,不走捷径,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