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一大段话,就是想装个逼,找一下存在感。
我是一名小小的UI设计狮,放弃了大学的专业(实际上是改行),没有继续去做摄影。一次偶然,选择了设计——高大上的UI设计。入行的那段时间,我几乎是一个很“纯洁的”用户,用智能机也就大学那会儿。到手机显示的内容,才知道,“哦,这就叫界面”,“点这个,出来那个,就叫交互!”
看到手机显示的内容,才知道,“哦,这就叫界面”,“点这个,出来那个,就叫交互!”
看到所谓的界面,觉得他就应该这样。就好比,看见水,它就叫水,就该是解渴的。
后来,后来的后来我终于可以在和哥们们聊天言辞穷尽的时候抛出几个专业词汇。那会儿,说的最多就是“痛点”,不光是我,仿佛一夜之间,互联网的聊天,总会谈及到这个词。写到这里,我想起来了大学那会儿,一顿午饭时间,我看到了小米科技的miui发布会,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互联网公司讲手机的系统,现在早已忘记讲的内容,只记得当时连连叫好,过后的一两个周我用上了小米手机。我现在想起,当时让我会心一笑,连连较好的应该是miui系统的人性化的系统设计吧,我第一次体会到了那种,用户至上的设计。从那时候起,我突然对手机有了兴趣,当然也只是兴趣。
……
……
……
若干年后(电影一般都会说这样的话,模式一般是这样的,画面渐隐,渐显,渐显得时候必定会接一个好看的空镜头,空镜头一般都是运动的,然后夹着省略号的文字浮现)
我做了UI设计师,薪资不高,但是在北京的每天我都很快乐,和同事讨论,和朋友闲聊,和ps形影不离。(我不是后来才会的ps,大学那会,我简直对奥多比公司的软件崇拜的一塌糊涂,一台四千多块的笔记本装了近10多个奥多比软件,甚至闹得专业的好多同学抱着电脑让我装奥多比软件,那会我就在使用ps、pr、ae等。我知道ps的两个方向图像处理,图形绘制。记得有一年夏天,我从大四学生二手书队里买了本AE书籍,当时花了3块钱,那年夏天,我在家里哪都没去,琢磨AE。说到这里,感觉不应该说ps吗,是的,我在贴吧里,下载了一个DV拍的ps教程,后来才知道他是中国adobe第一人李涛的视频,据他本人在站酷10周年说,当时因为天热他想了个办法,用dv拍自己的课内容,让学生课下看。就这样,我被一本书,一套视频吸引了,一看就是一个暑假,李涛的磁性的声音和专业的手法让我对ps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慢慢的一点点掌握了它们的技能。)
这是最近的最近作品集:
在UI工作中,我更多的是看上线的作品,前一点时间因为项目的原因,我研究了好多APP,比如饿了么、京东等等(我手机上大概有100个),甚至是微信,尤其是微信的私聊、群聊、语音聊天、视频聊天等,截图拉参考线量像素,吸色值等等,(但是后来,我关闭了微信朋友圈,开始写点文章)。其实,项目的前期,我们对产品过多的是理想化的一个蓝图,有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需要在开发的过程中随时调整,界面上还得规范统一,所以一定要头脑清晰。否则,加一个功能,删一个功能,立马你会觉得心思缜密的设计会被调的奇形怪状,不符合审美。
所以能做到以下几点就很不错啦
第一:平时的积累必须有的,国外网站dribbble、behance、UI8好多人成天念叨,好多UI都知道,就是好多人像我一样要么走马观花、要么忘情投入。dribbble上面,其实他属于一个灵感的集中营,更多是shot,炫技,它能体现试下最流行的设计方向,但是实际产品却不能满篇满篇的用,就好比模特身上的衣服,只供在T台展示,我们却不能穿着它逛街。behance,他的排版很精美,作品完整度也较好,重要一点他的网页还是中文的,很赞。UI8,这是要会员的付费的,好处一点,你付费了之后就可以拿到他的psd文件,不过会员年费好像是好几百。
第二:其实,除此之外。我觉得研究app是最有效率的,你能研究他的界面(布局、配色、字号、icons、banner、留白、启动页、空白图、等)交互,功能等等,真正研究后,你会会心一笑,觉得他们怎么可以这么机智,就和你一样机智。
第三:多练,公司的项目一般是属于相对商业,符合用户需求的(要不然也不会开发),毕竟我们不是BAT,好多的设计还得贴切时下大众能接受的风格。所以,我们得用空余时间联系,脑洞大开得那种练习,要把设计当一种爱好去做,这样你一有灵感就会立即开启ps,存图,连腾讯的设计管理人员招人时候都问面试者有没有出公司项目外自己的作品。
第四:要能够“孤芳自赏”,我做了一个界面后,感觉还不错,就默念两句,旁边同事立马回抛脑袋壳。这时候,你就立马会觉得不对劲,因为,当被人看到作品时,你的眼神会更加苛刻,貌似你在替他找茬,一步一步,改的漂亮,精致。
第五:采集,花瓣能把所有的图片都能收集下来(我有时候都怀疑这个收集插件会不会违法侵权啥的),花瓣上但凡是能采集的,基本都是值得研究的界面,他能提高审美,每天看一点,后来,假如你有一天不愿意照镜子了,就说明审美真的是提高了。
先写到这里,后面继续更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