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来定位同里,那就是水墨。这是江南景致共有的特点,而同里尤为显著,这恰恰是塞北草原、关外冰雕、桂林山水、高原雪山和天涯海角所不及的。
从湖州至同里,一百许里,我们的心情,却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跌宕起伏着。远离城市的喧嚣,我们慕名来到这座南太湖畔的小镇,竟然只为寻求心灵的片刻宁静。
慢慢接近同里,阳光渐渐明朗起来。新年的阳光,暖暖中多少透着寒意,微风拂面,温婉柔和有如江南丝绸。余辉笼罩下的街衢,透着丝丝清新的味道。
对于古镇的情怀,缘于从小的一个梦想。孩提时,便热衷于畅游江南古镇,周庄也好,西塘也罢,而同里,只有等我到了湖州,才慢慢熟悉。近在咫尺,却又似远在天涯。
临时的行程安排,过于仓促,抵达同里,日趋西沉。下榻七仙居时,已近黄昏,精致的小镇,轮廓渐渐模糊,因为落日的余辉,小镇如同披上了金色的鱼鳞。
晚餐依旧丰富,太湖的白虾,太湖的银鱼,太湖渔民独特的烹饪手法,虽然甜到极致,却也韵味悠长。佐以古镇自制的“同里红”黄酒,竟能品出个醉生梦死。
食罢晚饭,借着酒兴,沿着河流,走过一座座小桥,河畔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民居,柳荫下一道道小船流水,皆成为画中主角。
路过耕乐堂,宁静的湖面,倒映着岸边的民居,滩岸上三三两两的居民忙碌着,岸边停泊着游客,在垂柳的映衬下,活灵活现的江南风貌,被定格成一幅幅生动的水墨画。
继续沿着小桥流水,行涉至三桥,夕阳已经西下,岸边客栈早已点亮了灯光,为暮色增添了一丝亮丽,倒映在河面,感觉古镇华灯初上时,多了一份悠闲,多了一丝幽美。
穿过几条小巷,才发现早已迷失了方向。直到退思园的出现,才多少有了点方向感。园内荷池密布,廊桥水榭相间,亭台楼阁,如出水上。琴棋书画、春夏秋冬,尽入其景。遗憾的是,因为严冬,池中少了参差的荷叶,但余枯荷数茎而已。
同处镇北的嘉荫、崇本二堂则不同。二堂多以雕梁画栋见长,堂中柱头棹木,透雕精细,梁枋上刻有人物、花卉,又或刻有二十四孝。这便是“东方威尼斯”有别于西方的地方。
崇本堂北衔珍珠塔,园林由亭台楼阁、自然山林、水池船坞、田园风光组合而成,玲珑、精致、古朴中透着一丝典雅,犹如走进一曲温懦、悦耳的评弹之中。
光影交错中,我们的足迹,踏遍了同里纵横交织的石桥和小巷。当无数光影被相机定格的时候,我想我们要留住的时间仍然不会留下,只会出现以后美好的回忆中。
翌日清晨,早早起床,沐着冬日的阳光,伴着人潮,在不紧不慢的时光中悠悠然然地走着,没有目的,一路上走走看看,心无所思,情无所依,再一次领略同里的魅力。
园林里,阳光从雕花的窗棱间隙中透出来,在地上映出闪耀的光斑,曾经富丽堂皇的大院,早已人去楼空,幻想中那个充满哀怨的纤弱背影,偶尔在恍惚中出现。
品完最后一口碧螺春,我们也准备离别同里。但是,就算是我们彻底离开了,依旧忘不掉那刚出炉的袜底酥、退思饼,忘不掉那油光闪闪的状元蹄,忘不掉那碗同里红,以及客栈那只惨不忍睹的大肥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