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啊,荆轲!

荆轲啊,荆轲!

图片源自网络

骆宾王有诗: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荆轲刺秦成为千古的绝响,在历史的天空上久久回荡。

      刺客,一个悲壮的名字。本来是一介凡夫,因为行刺了社会知名度极高的人而名垂千古。而行刺本身就意味着有去无回,重义轻生,是天地间一种别样的存在。《史记》记载的著名刺客,一曹沫,二专诸,三豫让,四聂政,五荆轲。此五人者,在天地间别具一种激烈性情,故太史公汇归一处,别成一种激烈文字。行文用阶级法,一步高一步,剌君、刺相,至于刺不可一世之王者,刺客之能事尽矣。是以篇中叙次,于最后荆轲一传独加详焉。因为荆轲所刺的乃是横扫天下,不可一世的秦始皇。于是荆轲的知名度也就远远大于其他的诸位刺客,而名列刺客榜第一名。也成了历史上最多被影视作品改编塑造的人物,是为最佳上镜的人物。

      然而,荆轲刺秦为何失败?是人事,还是天命?

      抛去历史变幻的种种论调,从人性的角度进行一次事实的推理,还原一个真实的荆轲,岂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让我们怀疑的是荆轲这个人,这个刺客到底靠不靠谱?这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

    《史记》的记载:“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但没能得到卫元君的任用。说明卫元君认为荆轲不足以委于重任。后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就跑了,而且盖聂对荆轲有了清晰的认识,说“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可见剑客盖聂对荆轲持了完全不屑的态度。二人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荆轲对此也深信不疑,而不和盖聂过招。其后荆轲又到邯郸,和鲁勾践博(古代的一种博戏,一种类似围棋的消遣娱乐游戏。)二人还因为棋路的多少胜负发生了争执,其后鲁勾践“怒而斥之”,鲁勾践生气了,大声的呵斥了荆轲。而荆轲的反应是“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但凡人生之中的争斗,一方退却的情况,无外乎三种情况:不敢,不屑,不值得。韩信甘受胯下之辱是不屑和不值得。可对于荆轲而言。似乎不敢的成分多一点。我们的大刺客荆轲竟然如此的不堪。这似乎成了荆轲“求师不到,学艺不精”的外在表现,而为后来的庭刺秦王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其后荆轲到了燕国,结识了高渐离。嗜酒的荆轲每日和小高以及杀狗的屠夫在燕国市场上喝酒击筑,酒酣而乐,乐极而泣。而“旁若无人”。

      这里有个疑问,此时的荆轲没有受到别人的欺侮,酒酣而乐是可以理解的,可又为什么哭了?最有可能的是一种怀才不遇的伤感吧。大隐隐于市,而志在青云间。

      据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我们的主角志大才疏,自视极高,渴望成名;他是战国版的“大忽悠”;他是独一无二的荆轲。

      然而,这只是我们对荆轲的初步印象。事实却绝不是那么简单。

      随着时局的发展,燕太子丹的心理天平逐渐倾斜。见凌之怨,国破之恐。使燕太子选择了短平快的解决问题方式----行刺秦王,斩首行动。于是轰轰烈烈的刺秦行动拉开了帷幕。事件有了最初的推动力。

      尽管太子的老师不同意以这样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太子的一再坚持下,鞠武还是推荐了他的老朋友田光。又经田光的引荐,荆轲先生登上历史舞台,他的出场同样是惊心动魄的,因为田光先生成了第一位“士为知己者死”的典范。由于太子的猜忌,或者说告诫,田先生认为:“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他选择了自刎。也许田先生预料到了燕太子的危险行动;也许田先生想以死明志;也许田先生想以死激励荆轲,最后,田先生选择了自刎。刺秦行动的开始就带上了一腔热血,而让人扼腕喟叹。

      形势的发展比我们预料的迅速的多,秦的大军俘虏了韩王,南伐楚,北临赵。唇亡而齿寒,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太子的刺秦愿望也日益急迫起来。于是召见荆轲,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上策,劫持秦王以相威胁,使之退还诸侯之地;下策,刺杀秦王,引起大乱,使秦将各自专权,君臣相疑,而诸侯各国得以喘息,而重新合纵。更如意的打算是,燕国作为事件的策划者和实施者,自然就有了话语权,而后天下可图。

      此时丹公子极尽礼数,多次跪拜荆轲,客气至极。“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愿先生留意焉”。没有说直接委命,而是说想让您替我操操心。

      旧上海的青帮大亨杜月笙说过人生有三碗面不好吃,所谓“人面,情面,场面”。而中国的传统礼数中,尤其重视这三碗面,生死是小,面子是大。我们的荆轲先生很不幸的掉进了这三碗面里。

      此时的荆轲,“久之,”很长时间的沉默,然后是“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的托辞。请大家注意,“久之”的丰富含义,应该是荆轲此时做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在任使和回绝中万难抉择。从这一刻起,他的命运就发生了质的改变,历史的机缘让他成为了风口浪尖的一叶孤舟,再也无法把持自己的命运。

      前边说过,荆轲或许曾经是个大忽悠,谁知竟然忽悠了太子丹。而太子丹在荆轲没有一点精神准备的情况下,说出了让自己行刺的计划。一旦太子说出这个计划,一旦荆轲知道了这个国家机密,再想全身而退,已然是不可能的了。前边已有田光先生的先例,更有田光先生的在天之灵。

      面盛上了,面端起来了,面再难吃也得吃。吃吧,荆轲!

      于是在太子丹的再三坚决请求下,荆轲不是蠢人,于是就“然后许诺”了。

    太子丹也是下了血本的,给荆壮士以优厚的待遇:“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亲自“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其所欲”。期间还流传出“金子掷乌龟”,和砍掉美女的手献给荆轲的故事。可谓人面,情面,场面,都齐了。

      荆轲,你已经没有了退路,刺秦的重任在肩。个人生死已不足惜,历史重任,非你莫属!

      随着形势的日益严峻,秦兵已经大兵压境。荆轲开始积极的准备刺秦。

      于是,一个智勇双全的荆轲形象浮现出来:

    第一步,确定行刺的具体方案,以樊将军人头和督亢地图做见面礼,得以接近秦王,以谋大事。

      第二步,准备礼物,荆轲先生私见了樊将军,一番慷慨陈词,句句诛心。中心思想无外乎是向樊将军借一件重要的信物。而樊将军也充分表现出他的刚烈:“借我的人头,拿去吧,兄弟!”作为礼物的还有督亢地图,可以作为匕首的障眼物。当然还有淬毒的匕首,和副手秦舞阳。后两者是太子丹的主张。

    第三步,实施行刺,先“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使之在秦王面前“递个话儿”。以取消秦王的戒心和疑虑。也起到了预想的最佳效果:“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礼,见燕使者咸阳宫”。而丝毫没有戒心和防范。

      在所有的改编剧本或者影片中,“庭刺秦王”无疑是最为精彩的一场戏。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番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震慑。愿大王少假借(宽容之意)之,使得毕使于前。’”

      好一个有胆识的荆轲!如果说荆轲笨拙无谋,为何能敢独担大任?如果说荆轲懦弱无能,为何能以区区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如果说荆轲胆小怕事,为何能在森严的秦宫“顾笑舞阳”,如此巧妙的化解了敌人的疑虑?

      至此之间,荆轲再也不是那个貌似龌龊的小混混,他的形象可以不朽矣!

      以后的剧情,按常理发展下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可偏偏顺理成章的事却有了相当狗血的结局:秦王发图——图穷匕见——荆轲把袖——右手揕胸——秦王大惊——自引袖绝——拔剑不得——操室而搏——荆轲急逐——秦王环柱——群臣皆愕——尽失其度——荆轲再逐——秦王手搏——无且提囊——秦王得脱——秦王负剑——拔剑击轲——断其左股——匕擿秦王——八创荆轲——倚柱而笑——箕踞而骂---------


        一个险象环生,跌宕起伏的剧情就此成为永恒。

我们的荆轲壮士终于负了众望,刺秦以失败而告终----

荆轲是靠谱的刺客,还是不靠谱的大忽悠?至此或许谁都不能做出一个简单的判断了。

可荆轲的失败,单纯是他个人的原因吗?事实仍然扑朔迷离,仍然有诸多的疑点供我们推理研究。

推论之一,刺前准备不足?

荆轲刺秦在准备阶段,一直在等待着一个朋友。太子丹却给他派了个副手——秦舞阳。还给他准备了淬毒的锋利匕首。可恰恰这两个太子丹的补充,给行刺制造了太多的麻烦和不确定性。真的很难判断太子丹的初衷,秦舞阳的身份恐怕也不只是副手那么简单。见荆轲迟迟不行动,太子丹“迟之”“疑其悔改”。说“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先遣秦舞阳。”可见秦舞阳更有监督之责,背后暗含使命也未可知。可这句话的伤害值实在是太高了,在先前,太子也是一句不经意的猜忌,要了田光先生的命,更何况荆轲这样的人?而且要先派遣那个他物色的十几岁小屁孩儿?这都严重的伤害了荆轲的感情。于是荆轲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应该说,刺秦行动,就此添加了赌气的成分,而丢掉了一个重要的成功砝码。

小屁孩儿秦舞阳果然属于狗肉之流,不能登大雅之堂。关键时候掉了链子,一上大殿就“色变振怖”,让“群臣怪之”。幸好荆轲机警,及时插科打诨的化解了危机。但就此行刺的重任就落在荆轲一个人的肩上。和秦王的实力对比由二比一的优势变为一对一的PK。试想,如果不是秦舞阳当副手,而是荆轲的哥们儿来做一个完美的配合:一个人捧地图匣子,一个人展图而抓起匕首,二人形成有力的钳形攻势,猝起不意。恐怕那个秦王就没有“环柱而走了”的可能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生擒还是杀死秦王,都应该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了吧。至于后来的要挟秦王,退回诸侯之地,就有了极大的可能。

另外的失误,应该就是太子丹的徐夫人牌匕首了,“太子豫求天下利匕首,得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太子丹用了很大的代价弄得这把神兵利刃,而且很用心的淬了毒,这匕首见血封喉,杀伤力极大。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行刺失败后,荆轲废,“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试想,荆轲之意是活捉秦王,而手里是见血封喉的匕首,哪怕稍微划破一点秦王的皮肉,秦王就“立死”了。哪里还能生劫之?或许恰恰是荆轲有了这样的顾虑,不能全面的施展自己的武功,其功力就大大打了折扣。想劫持秦王又不能伤秦王一点皮肉,而且时间还只有那么短短的一瞬间。这个难度就大大的增强了。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长坂坡的赵子龙。曹操爱将,预收麾下,于是大喊“宁要活子龙,不要死赵云。”才让赵云在万马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成就了千古美名。

就此而言,虽然太子丹做了大量的工作,从结果来看,客观的评价却是准备不够足,有些甚至适得其反。

推论之二,对对手的估计不足?

在庭刺秦王一章,秦王的表现相当的机警而敏捷。别忘了此时的他正想以此立威,昭告天下自己的丰功伟业,所以是“朝服”而见荆轲于“咸阳宫”。既然是朝服,那就不免啰嗦,身上的零碎很多。相当于有了十几斤的负重,行动能力也会受限。但他却在紧急关头充分暴发了自己的“洪荒之力”。无论是“立起”“绝袖” “环柱走” 还是“负剑” “拔剑”“击轲” “断股”。动作相当的敏捷连贯而有效。在关系生命的节骨眼上,秦王几乎没有什么失误。而荆轲被断股以后,就已经宣告失败了。至于后来荆轲还来个“小荆飞刀”,那也只能是自我安慰而已了。应该说,在关键的时刻,是秦王这个鞍马征战的好武艺,多年以来练就的丰富经验和直觉救了自己。同时也是荆轲根本没料到秦王如此强大而心有“轻敌”“大意”,而导致了最后的失败吧。这也应该算是"大意失荆州"吧。

推论之三,荆轲的放弃?

在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中,最终刺客无名为了天下而放弃了刺秦。可以说是对刺客的另类解读。赵国和秦国同样是深仇大恨,不共戴天,秦白起坑杀了赵军四十五万。但在《英雄》中,刺客们也想完成类似荆轲的使命,可最终为了天下苍生,主动放弃了刺秦。很难说当时的荆轲有这样高的觉悟;但又有谁能肯定,当时的荆轲没有这样的觉悟。试想荆轲在走上刺秦的道路上的时候,就决定上演这样一幕悲壮的剧目,亲自担任其中的主角,进行一次完美的表演。用生命诠释太平的含义。而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拥有高超演技的老戏骨荆轲?也未可知啊。要不在那样的关头,荆轲怎么会失手,亦或是荆轲故意失手?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荆轲又会承受怎样的内心煎熬!当然做这样大胆的猜测是需要相当勇气和丰富想象力的。

写到这里,该提提荆轲的好基友高渐离了。在燕市上,二人击筑而歌,旁若无人,酒酣而泣;易水河畔,衣冠似雪,羽声慷慨。高渐离是荆轲最高级别的知己。在岀发刺秦前夕,荆轲曾说:“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这个"客",最有可能就是高渐离。荆轲死后,高渐离做了“庸保”,成为一名下人。然而怀才如怀孕,时间长了自然就显现出来:听别人弹琴击筑,一时技痒难忍,再度出山。最终得以进宫给秦王演奏。秦王对他不放心,又“惜其善击筑”,便“矐其目”,就是弄瞎了他的眼睛。然而,高乐师却发明了极为有创意行刺方式:在筑里灌了铅,拿着当个锤头,用以锤击秦王。稍有心者略微一想也能看出其中的端倪:行刺的工具是筑,即便是灌了铅,也绝不会有多大的威力;何况是在一介书生乐师那样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使出来?更何况此时的高艺术家是瞎了眼的!除非是他有武林高手的“听风辨位”的武功。这种行刺的唯一合理解释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事实:故意求死,以死明志,以死报知己!

田光死了,樊於期死了,荆轲死了,高渐离死了。燕国的国运也走到了尽头。

两千年前的秦砖汉瓦,两千年前的流水渐渐;一草一木见证过的历史,一音一律里吟咏的人性;是也,非也?功也,过也?荆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不解,正如那句《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个终已不顾的背影,成为我们永远都解读不完的谜团。

荆轲啊,千载以来谁能懂你!

荆轲啊,荆轲!!

注:本篇引用来自司马迁《史记》,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482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7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6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73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89评论 5 37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4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51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88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7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48评论 2 32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64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12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6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6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1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0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