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因为认真被记住,有些人模模糊糊就刻在你的记忆。交流不多,tiger给我的感觉是可以共同成长的实在,像大哥哥,偶尔也感觉“老谋深算”。从期盼到社群开张,真得很快,记得那天进群我还有点小激动,如今我们已开始走在我们的数据之路上。新的一年不过刚开始,就从黑天鹅开始。
思考方式存在问题
塔勒布所说的思考方式的问题,大概有以下几种:
我们有着不够严谨的思维
思维习惯倾向于归纳
我们有证明行为,只是与其他存在的陋习相比略显模糊(过滤)
领域特殊性
这里说一下我对归纳和领域特殊性的一点思考。
领域特殊性
领域特殊性在我的理解中更像是,知识、思想没有内化吸收,塔勒布称它是人类本性中令人困扰的特性。在我看来,知识和行动一致需要意识、意志和这种特性(它更像是一种能力,可以通过重复的思索、记忆、输出来弥补的能力)。
我对于正常现象不太关注,如果你想知道一位朋友的脾气、道德水平和优雅程度,你需要在严峻的环境考验下,而不是在玫瑰色的日常生活中观察他。你能仅仅凭一名罪犯在日常生活中的所做作为判断他的危险性吗?不考虑疾病和流行病,我们能够理解健康的定义吗?实际上,正常的东西经常是不重要的。
头脑和身体(肌肉)构成完整的自己,针对头脑和身体不在同一水平上(领域特殊性),意外、不正常往往可以检测肌肉。
关于归纳
我们生活在极端斯坦,面对的是足够复杂的世界,复杂到用归纳得出来的东西根本无法解决。人们似乎习惯在事件之后寻找其必然性,而最后又把必然性和充分性混淆。就算你知道之前的所有事件,你也未必能知道真正在发生什么。这不同于程序,固定的输入会有固定的输出,除此之外,人是极大的无法推测的变量。
你可以看到,假设我们1生活在平均斯坦是非常容易的。为什么?因为这可以让你不考虑黑天鹅发生的意外!如果你生活在平均斯坦,黑天鹅问题要么不存在,要么只有极小的影响力!
这种假设神奇地避免了归纳问题(而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的思维),统计学家可以远离认识论。
归纳好像总是包含着人渴望一劳永逸的意图,而假设的是一个更愿意干活出力的理智人的做法。归纳的初心是积累知识与智慧,方便人类的进步吧,但用在哪里还真是要看好。
到这里,我觉得他们似乎都是很“懒”,想要少付出快速解决问题。或许也可以说我们的大脑(或思考),应该更理智些、耐心些,但凡事知易行难。可能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警惕渴望一劳永逸的本性,慢慢的让自己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思考,逐渐纠正病态的思维方式。
少有人努力思考
我们经常看到或者听说“某某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决定”“某某决定怎么样了”,一副多么艰难的样子,包括我们自己,其实往往是高估了我们对这个决定所做的努力,不过是在一个个熟悉的回路中来回往复。如果非要说努力、付出,可能是在大的决定面前承受的压力,不过这好像不是。也就是说我们不擅长思考,也很少有人真正重视思考,刻意锻炼思考能力。
过往的历史里,人类似乎没有必要也没有发展思考这一项能力,而今天极端斯坦对拥有良好思考能力的大脑是如此迫切的需求,使大多数人因此与当今社会如此的不协调而处于一种不自知的尴尬境地。某一天,我们才发现我们的大脑就是有许多坏习惯,或者说是坏的本性。天道酬勤总还是没错,总有些头脑相对清晰肯付出的人,通过不断的尝试与克服,早早得走在修炼思考的这条路上,尽管他们对运气也毫无把握,不能跳出这个世界的随机,但在自己可控的区域内从不吝啬一丝力气,锱铢必较,即便是基因的载体,绚烂的几十年从不是一堆机器。
从平均斯坦跨越到极端斯坦,未来将会愈发的“极端斯坦”,对每个意识到的人来说,升级大脑的思维模式都显得极为紧迫。
其他
在我的便签里躺着这样的一条:人生就是无数的选择。听了八百遍的话,不知从哪天起,开始让我细思极恐,于是有了“有关于选择的文章,我就要扒来看看”的决心,到现在似乎有了一个不错的答案—凡事选择难的。读到黑天鹅,我对选择的看法更平定了些,因为多数信息是缺乏价值甚至没有价值的,类比到选择,我想也是一样的。只要不懈怠于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在关键的选择面前,拿出十二分的精力,没什么好恐惧的。
读书后的笔记在我看来,越来越像是向行为索要结果了,说是像海绵里的水似乎也还好,可能是大脑就擅长触类旁通吧,而写是思考的利器。
黑天鹅后,会依旧给自己列着书单,但绝不定所谓的什么目标了,我想我是喜爱文字的,以终为始。不像以前一样,我们或多或少是高估了自己而低估了每一个作者的心血之作。
读完黑天鹅,哦根本不需要读完,你会发现,这世界上就是有这样的人,你照他差了十万八千里。他说他会享受什么什么样的生活…也许你的证明行为会很强烈,你想你就是这样的人啊,然后略微琢磨一下自己的生活模式,自视良好。再继续读,不知是自己多思考了一下的缘故还是仅仅由于运气,你开始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你无法理解,整日思考在你眼里实在不是什么好日子,而成就感、精神上的充实,你只是浅尝了一点。还要谦卑努力才是,看到的风景取决于你走的多高多远,这是你最终选择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