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唐胞苷
国外的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有关儿童说谎的实验。
他们在房间的一个角落放着一只装有可爱兔子的笼子,在另一个角落放着五颜六色的糖果和好看的儿童书籍。实验中,他们每次让一个儿童进去,并嘱咐儿童要看好那只兔子。当儿童进入房间后,很快就被角落的糖果和好看的书籍吸引,没有注意到小兔子通过实验人员操作开关而消失不见了。这时,实验人员进入房间询问儿童小兔子去哪里了,儿童大都会找借口不会承认自己的疏忽,特别是实验人员追问得厉害时。这说明,当现实情景足够具有威胁时,儿童都会说谎。
还有,当我们教育孩子时,常说说谎是不好的品格。但是,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又被谎言充斥着。你会违心地夸奖领导今天的衣服搭配得真好,其实在你看来真是没眼光。你会善意地回应爸妈在电话那头的关心,其实自己这段时间过得并不开心。可见,没有威胁的时候,我们也会说谎。
我们时常会骗别人,或被别人骗,亦或很多时候我们感到,说出真话是那么的招人嫌、说假话反而惹人爱?为什么太诚实的人常常原地踏步、而不太诚实的人却步步高升?为什么你常常纠结于要不要说谎或要不要诚实的问题?这说明,说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普遍现象了,也就是说,没有人不说谎。
“德国最励志的交际心理学传播者”告诉我们:没有人可以不说谎!说谎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是高智商的表现,没有谎言就没有这个交际的世界。
《没有人不说谎》这本书的主旨绝不是强迫你说谎,或者要把你变成一个毫无责任的说谎者,而是要培养你对谎言的感知能力、辨别能力和运用能力。
作者乌特·艾尔哈特,1956年出生于德国卡塞尔,著名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师,欧美最具影响力的畅销书作家之一。她的《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女人变“坏”就成功》《女人,发现你的优势》等一系列作品被译介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销量超过1500万册。
艾尔哈特和丈夫威廉·尤能共同创办了心理咨询公司。多年来,他们在积极组织心理学研讨会的同时,致力于心理治疗的实践,在以交际沟通为主的社会心理学方面颇具建树,被誉为“德国最励志的交际心理学传播者”。
对于说谎的认识,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说是怎么回事:
1.认识说谎——人的无意识反应
我们无法在“只说真相”中生活,因为“只说真相”会带来尴尬,会引起冲突,会出现矛盾,甚至是斗争。比如,同事请你周末去他家吃饭,你虽然知道他老婆做饭很难吃,心里想着“我才不去呢”,但嘴上会说“好的”“谢谢”之类的话。因为当时的场景说出实情会带来尴尬。
我们很多时候说谎都是无意识状态,因为经验和记忆经过大脑筛选后,会自动反应。例如,你知道妈妈很节省,平时舍不得花钱,当她问你给她买的衣服价格时,你自然不会说出真相。
同时,当心理压力过大时,我们的心理机制会自动选择屏蔽某些伤痛。也就说说很多人刻意淡忘会给自己带来伤痛的事,甚至竭力避免提起与之相关的话题。例如一个女人知道自己的老公出轨后,她就不愿意再提或再听与老公有关的事情。
还有一些在营销中运用的心理学骗局。比如销售员会经过培训,知道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顾客进行分类,找到哪些人对技术方面的细节更感兴趣、哪些人更注重设计方面的因素、哪些人更看重实用性,等等。现在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售货员欺骗了吧?
事实上,我们是天生的说谎者。讲故事时,我们会添油加醋;和领导聊天,我们会说些奉承的话;和朋友说话,我们会说些言不由衷的话;等等。“眼见为实”很多时候也是一个谎言。
这幅画,只是变换了视觉的焦点,一个是老妇人,另一个变成了年轻女孩。
因此,我们所感受到的“事实”,是在人脑里经过复杂的组合而成的,尽管原本可以有多个“版本”,但我们往往只接受自己最愿意接受的那个。而且,我们说的好与坏、对与错,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大脑决定的,不是由“事实”决定的。真相不是那么重要。
这里要说明的是,有些说谎是故意的,而且不是善意的,这是我们要批判的。我们说的谎言是经过包装,掩饰了其中不好的成分,掺入了善意、同情,从而变得可以接受。
2.破解说谎——谎言的心理学解释
合理化:我们总是无意识地用看似“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使其变得可以接受。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合理化”或者“文饰作用”。例如,我们看到孩子在总结考试不理想时,会说“出的题太偏了”、“老师教的太差”,这小小的谎言拯救了他们的自尊心。
葡萄酸心理:当我们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挫败,为了解除内心的不安,我们常常会编造一些理由来安慰自己——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欺骗自己,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让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比如,在职场拼搏多年的自己,因为他人走关系致使自己仍然无法升职,我们会安慰自己说“谁稀罕那位置啊”、“升职也没什么好的”。
认知失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认为,人的行为时两种或更多的观念、信仰、价值观、态度等在内心激烈斗争,对立统一的结果,他称之为“认知失调”。而消除认知失调,就是通过对自己说谎,使两个矛盾的认知因素相互妥协。例如,一个喜欢吸烟的人读了一篇解说吸烟可能导致患肺癌的文章后,心理体验会产生不愉快,因为“我平时吸很多烟”和“研究表明吸烟很可能引起肺癌”这两个认知因素产生了冲撞,失去了协调。
想要减轻或消除失调感,要么戒烟,要么重新搜集资料证明“吸烟”和“患肺癌”没有必然关系。其实,消除认知失调,就是通过对自己说谎,使两个矛盾的认知因素相互妥协。上述例子中,如果不想戒烟,就说服自己“那些得肺癌的有好多是不吸烟的”或“那么多人吸烟,我不会那么不幸”。
3.驾驭说谎——揭开自我欺骗的真相,我们可以活得更好
事实上,我们的潜意识始终保持着警觉,能够把一些与认识不符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意识层面。因此,我们的内心才是自我欺骗的高手,它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些什么。
我们是自己最好的辩护人,自欺是我们最有效的手段,只要我们愿意,总能打赢“官司”。
自我欺骗会减轻自我认知带来的痛苦。
幸福或不幸、快乐或悲伤,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们通过调节自己的内心而获得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极其巧妙的自我欺骗。
例如,当我们感情受挫时,工作发展不顺时,自信心和自尊受损时,我们需要一种自欺欺人的精神来激励自己和鼓励自己。“我没有那么差”、“我会找到心仪的那个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暂时的自欺欺人会给人安慰,带来希望,也会让生活变得更好。
思想决定生活是否幸福。——(罗马)马可·奥勒留
总之,我们要知道,说谎是为了解决问题。一个好的谎言,必须是小小的、善意的,同时为了不被发现,又要能与周围很好地契合。
为了能在这个社会很好地生存下去,我们需要小心保守自己和他人的秘密。但保守秘密需要正确的、现实的方法和技巧,否则没有人能够一直保守下去。若你忽视了这一点,将是非常致命的,并且是极其愚蠢的。
另外,书中还介绍了在爱情和职场中,说谎起着重要作用,这对我们都有启发的。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
文/阿唐胞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