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坚信,多读些书,看些前人的经验教训,以后或许用得着吧。
这个在当时算是比较有远见的想法,给我带来了一个喜欢阅读的习惯,杂七杂八的什么内容都看。
有没有能用上的时候呢?
还真有,尤其是在吹牛的时候。
但是,摊上真事的时候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有时候明明能预感到一件事情会发生,但最后的结果是眼睁睁看着它发生。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原因是什么呢?
书上看到的东西,我们只是知道了,并不能被刺痛到。
就如同去医院探望病人,尽管我们的表情是悲伤的,眉头是紧锁的,言语是关切的,但这仅仅是出于对病人的同情而刻意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体会到了他的痛苦。
从这一点来看,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只是一句安慰人的话而已,没有经受过,怎么可能知道什么味呢?
只有经历过才会理解,古人早就精辟地总结出这个规律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的公众号在去年7月19号推送“关于人性”这篇文章后,便没有再更新,直到今天。
期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都统一回答说因为在做互联网农业项目,时间比较紧,先暂停更新一段时间。
其实,这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那段时间经历了很多事情,冲击了我曾经的一些想法,甚至可以说是颠覆,让我觉得自己的资历尚浅,还需要去经历去沉淀更多的事情。
这一停,让很多人以为我放弃码字了,结果到了今天,公众号订阅量掉了一半。
但是,也有好处,因为不必每天想着写文章,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学习,这让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并且理顺了头绪,同时去年也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那么,我现在又写文章,是不是说明我去年学到了很多东西,牛逼哄哄的蹦跶了呢?
并不是。
如果是那样,那么我的设定应该是一个在街头书摊花5块钱买了几本武林秘籍回去读了读就出来四处踢馆的毛头小子。
现实情况已经不允许这样幼稚了。
我的转变其实来自于过年时和朋友的一次聊天。
那次聊天很平常,只是让我想起了一个人:强哥。
强哥是我在11年认识的,那时候来到佛山,租了他的房子,这是他的副业,承包整栋的楼房,再租出去,赚差价。
他的主业是安全工程师,干什么的呢?
他曾经这样跟我解释:你看这根晾衣杆,我能算出它有多大的几率掉下来,掉下来能产生多大的危害,我的工作内容就是主管企业的安全生产,规避潜在的危险。
我跟他比较聊得来,因为他也很喜欢读书,彼此之间可能存在气质上的相互吸引,另外我偶尔也帮他解决一些网络相关的问题。
可能是因为职业关系,他对安全问题非常的敏感,曾经有一次一楼的住户搬了个箱子进来,他跟进去检查,问里面是不是装了炸药……
对安全的执着,在我看来已经到了畏手畏脚的地步了,我曾经给他提过一些想法,但他都能马上想出好几个惨淡的结果反馈给我,然后说此路不通,至于股票、投资、做生意之类的也是半点不碰。
我想,要是没有万无一失一本万利的事情,他是不会碰的,事实也是如此,他想得最多的就是考职称,升职加薪;喜欢二楼的姑娘,隔三差五和我提,就是不跟姑娘说,理由是自己还不够完美……一年后姑娘家来了一个男人,再后来姑娘搬走了。
后来我和他也渐渐联系少了,去年的初刷QQ空间,发现他好像是快要结婚了,其它还是差不多,感觉挺遗憾的,在我看来,他的能力是可以有更好的前途的。
有时候我想,他是不是入错行了呢,安全工程师的工作让他不敢承担风险?
后来我发现不是,不能把锅甩给工作,很多人都这样,哪怕做投资行业的也有把钱老老实实存银行里的,应该只是性格的原因。
性格上谨慎,追求完美。
再往深处追究,可能跟家庭有关,比如父母对小孩要求苛刻,考不及格非打即骂,长此以往,会导致一切求稳,规避惩罚的处事风格。
怎么样最安全呢?啥也不做最安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所以我为什么又开始更新呢?
因为我之前差点把结果和过程搞混了,成为一个牛逼的人,是一个过程,循序渐进慢慢成长的。
一出场就是个流弊哄哄的人,这不科学,只适合出现在小说里。
反正我现在也不在纠结是不是资历尚浅这个问题了,本来就是个凡夫俗子,还图什么出场自带帅气光环呢?
再牛逼的人,也要从地上爬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