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1. 资本的总公式
- 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条件。
-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首先只是在于他们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
商品流通W-G-W
货币流通G-W-G'(G'=G+ΔG)
两者的目的和中介都不一样
W-G-W最终目的是消费,是满足需要。
G-W-G,循环的动机和决定目的是交换价值本身。
- 没有一块土地没有地主 vs 货币没有主人
- 在W-G-W的流通中,货币最后转化为充当使用价值的商品。于是,货币就最终花掉了。而在G-W-G这个相反的形式中,买者指支出货币却是为了卖者收入货币。
- 如果购买一物是为了再卖出去,这样用掉的钱叫做预付货币,如果购买一物不是为了再卖出去,这样用掉的钱可以说是花掉了。
- 因此,再W-G-W这个过程中,货币的支出和货币的回流没有任何关系。相反,再G-W-G中,货币的回流是由货币支出的性质本身决定的。
- 这种运动是没有止境的,货币再运动终结时又成为运动的开端。因此,每一次而卖而买所完成的循环的终结,自然成为新循环的开始。
- 这种流通的客观内容——价值增殖——是他的主观目的;只有在占有越来越多的抽象财富成为他的活动的唯一动机时,他才作为资本家或作为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识的资本执行职能。因此,绝不能把使用价值看成资本家的直接目的。他的目的也不是取得一次利润,而只是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这种决定的致富欲,这种价值追逐狂,是资本家和货币贮藏者所共有的,不过货币贮藏者是发狂的资本家,资本家是理智的货币贮藏者。货币贮藏者通过竭力把货币从流通中拯救出来所谋求的无休无止的价值增值,为更加精明的资本家通过不断地把货币重新投入流通而实现了。
- 事物在直进中没有无限性,在循环中却有。
- 资本是货币,资本是商品
- 价值时而采取时而抛弃货币形式和商品形式,同时又在这种变换中一直保存和扩大自己。
- 资本家知道,一切商品,不管他们多么难看,多么难闻,在信仰和事实上都是货币。
- 在简单流通中,商品的价值在与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对立中,至多取得了独立的货币形式,而在这里,商品的价值突然表现为一个处在过程中的、自行运动的实体,商品和货币只是这一实体的两种形式。
- 价值成了处于过程中的价值,成了处于过程中的货币,从而也就成了资本。
2. 总公示的矛盾
我们应该看一看,这个领域按其性质来说,是否允许进入这一领域的价值发生增殖,从而允许剩余价值的形成。
- 因此,就使用价值来看,可以说,“交换是一种双方都得到好处的交易”。……。但在交换价值上,双方都不能得到利益。
- 因此,那些试图把商品流通说成是剩余价值源泉的人,大多是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弄混了、混淆了。
- 坚持剩余价值来源于名义上的加价或卖者享有贵卖商品的特权这一错觉的代表着,是假定有一个只买不卖,从而只消费不生产的阶级。
- 流通中的价值没有增大一个原子,只是它在A和B之间的分配改变了。
- 如果是等价物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物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者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
- 他变为蝴蝶,必须在流通领域,又必须不再流通领域中,这就是问题的条件。
3. 劳动力的买和卖
- 这种变化只能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即从这种商品的消费中产生。
- 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一个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 作为商品的劳动力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卖,他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东西。
- 产品要表现为商品,需要社会内部的分工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开始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分离已经完成。
- 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就是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
- 因此,资本主义时代的特点是,对工人本身来说,劳动力是归他所有的一种商品的形式,因而他的劳动具有雇佣劳动的形式。
- 在另一方面,所谓必不可少的需要的范围,和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一样,本身是历史的产物,因此多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其中主要取决于自由工人阶级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从而他有哪些习惯和生活要求。因此,和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的价值规定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但是,在一定的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必要生活资料的平均范围是一定的。
- 劳动力的价值可以归结为一定量的劳动资料。
- 劳动力这种独特商品的特性,使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在卖者和买者缔结条约的时候还没有实际的转到买者手中。……。因此,到处是工人把劳动力的使用价值预付给资本家。……。到处都是工人给资本家以信贷。
- 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同时就是商品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