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 - 老子《道德经》
有时候会想,为什么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愿意到威尼斯这座水城来呢?
论风景,它说不上雄伟也说不上秀丽,论古迹,虽然保存了不少叹息桥,圣马可教堂之类的地方却大多上不了等级,说美食,当地的海鲜确实独具一格,豌豆浓汤和黑墨鱼面也是招牌美食,也不能见胜于欧洲各地,论特产,最有名的就是面具和特殊的交通工具贡多拉了。那么,究竟凭什么呢?
我觉得,主要是凭特别的生态景观。
首先,也是最独特的一点,它身在现代居然没有车马之喧。在这座水城,一切交通只靠船只和步行,还有上面提到的贡多拉。这种黑色的小舟历史悠久,16世纪时的贡多拉外表异常艳丽,贵族们经常装饰丝绸以此炫耀自己的财富。为了遏制这种奢靡的风气,威尼斯元老院颁布禁令:不准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门第的装饰,所有的贡多拉都漆成了黑色。这一传统一直被保持了下来,如今的贡多拉也是统一的黑色,只有在特殊场合才会被装饰成花船。威尼斯的城市经络是河道和小巷,这种水城别处也会有,却没有它纯粹。
其次,这座纯粹的水城紧贴大海,曾经是世界的门户,欧洲的重心,地中海的霸主。甚至一度也如同自由之地,英才辈出。就连昔日光辉,都留下了遗迹,使历史成为了河岸观景,点缀着这座城市。旅客们行船仿佛在阅读历史,就好像不太用功的初中生,读得粗疏,轻松,又纯真。
再次,它拥有着密密层层的商市,却没有想象中摊贩的喧闹,门面那么狭小又那么典雅,轻手轻脚进入,说不定你会看到店主以嘴角的微笑做欢迎后就不在看你,任你选择或离开,这种气氛十分迷人。
说起商人,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写过一部喜剧叫做《威尼斯商人》,这可能使很多没有来过威尼斯的观众们对这里的商人产生了某种误解和成见。威尼斯商人总的来说感觉是老实本分,最重要的是文雅,毫无奸诈之气。有一个故事最能说明。
曾经有一位老者在海边看到了一个面具摊,狠狠欣赏了一阵后便挑挑拣拣选出几副,问明价格准备付款。摊贩主人也已年老,但是脸部轮廓分明,面色庄重,刚开始老者欣赏的时候摊主没有任何反应,只是自顾自地把一具具假面拿下来,看着再挂上。当老者把刚刚挂上的假面选好摘下来时,摊贩主人突然惊异的看了看老哥,没有说话。当把全部的假面拿到他年前时,主人终于笑着点点头,说了句UN esperto。意大利语内行的意思。
这个时候,老者的儿子过来了,问明情况后便与老板攀谈起来,老板听着听着,眼睛就从老者的儿子脸上移开搁下原先准备包装的假面,去摆弄其他货品了。原来是儿子在讨价还价,老者一再说按照原价,摊贩老板是轻轻说了声“不”便不在回头。只有老者知道原因:看完自己的挑选,摊贩老板以为遇到了知音,而因为儿子的讨价还价,却因为失望而伤心。
这就是依然流淌着罗马血液的意大利人,可能只是一个小生意,是贫是富不会在意,在意的只是骨子里的高贵和想守护住的尊严。
说了这么多,总会有祸患存在,小巷只能让它这么小着,老楼只能在水中浸着,旅客人来人往,小船总得解缆系缆的麻烦着,白天临海气势非凡,到了黑夜只能让狂恶的海潮一次次威胁着。旅游会带来收入,但是抵不过拦海铸造的费用,也抵不过治理污染,很多老屋风烛残年,岌岌可危,有的小河道甚至已经发出来阵阵恶臭。
可能是过于出色吧,威尼斯不得不任劳任怨。我们总是呼吁同情弱者,却又总是把出色归为强者,然而弱者总是可以成长为强者,出色者也会因为众人的分享,争抢与消耗成为弱者,威尼斯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请善待威尼斯,善待威尼斯的环境,善待威尼斯的纯粹。善待这个可以把欧洲生活的平和,厚重,恬淡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地方。
对了,漫步威尼斯,别忘了在饭后来一份奶味浓郁的冰淇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