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圈三天可见,这个热词前不久炒爆了。
我是有意避开了这样的话题,因为我自己也确实有几天打开了“三天可见”。
刚开始是好奇新功能,随后有关这个话题的评论铺天盖地般汹涌而来,承认我是被言论绑架了。列表里的很多朋友也逐一开启了“仅三天可见”的权限。
因此,我决定继续高冷的三天可见。
直到前些天,我取消了这个三天的权限,恢复了完整的状态显示。
我想,年轻人理应各有各的欣喜若狂和糟糕透顶,自由自在从没有绝对阈值,优秀与张扬也没有固定的判断标尺,我们只想活得有纪念感一点。
02/
谁都别提早嘲笑谁,真的是各有各的糟糕。
周末和朋友逛商场,她和我说:
“最近挺暴躁了。接连碰到的事,觉得性格变了,对身边人事的评价也变了。”
我笑了:“很正常的,你只是刚发现。”
“你看过我发的朋友圈了?有没有觉得我特幼稚特惹人烦?”
“幼稚谁还没有过吗?都是那个年龄过来的,每个人都会经历,你能认识到幼稚,说明你已经比那一刻成熟了。”
“那你说我要不要把那些朋友圈都删了?”
“为什么要删!骗过自己吗?”
她沉默了。
换作以前我应该也会提出和她一样的问题,要删吗?要,一定要,不能继续丢人。
然而她最终听了我的话,非但没有删掉那些朋友圈,还恢复了朋友圈的全部查看功能。
03/
朋友圈因为某时某刻的心情,表达着此刻对彼时的态度,删掉了就干净了,但记忆里也少了打过脸的经历和教训过自己的狼狈。
翻到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给自己一段漫长的成长期》,强调成长不能没有加速度,也不要太汲功近利,生活怎么折腾都是自己的,每次你以为要惨败坠落的时候,都是奋力生长的绝好时机。
别人爱怎么嘲笑怎么姿态评论,都没关系,让他们尽情去吧,就不信谁的生活还能生平无风无浪,平稳顺利,安享永生,那样的活着也是很没趣的了。
我确实活得比较糟糕,所以可能会发些让你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牢骚,但是这就是我在沧桑无力时能找到的最痛快的喷血点,我想这样结束后,我会看不起这一刻的冲动,只要看不起了就长大了。
04/
早些高中的时候有人跟我说:“没事儿了,等到伤的足够厉害的时候,就不会再痛了。就让我再难过一回吧。”
听起来够丧气的了,那个时候大概就明白,人总是要经历漫长的跌撞成长期,才可以成熟的刀枪不入。
《素年锦时》中安妮宝贝说:
与其热闹着引人夺目,步步紧逼,不如趋向做一个人群中真实自然的人,不张扬,不虚饰,随时保持退后的位置。
真实感愈发流失的年代里,请还原到快乐与悲伤本身,给每一个真情实露的笑容和欲言又止的难过更自由的怀念。
毕竟悲伤的来由我们已经不能选择了,为什么还不能对这个造成悲伤的事故发一句痛苦的牢骚。
所以我打开了完整的朋友圈。
我想被看到的一个完整的自己,有着完整的情绪。
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朋友都已经改回了朋友圈的“全部查看”,这样子的他们心里多是舒服而坦诚的吧。
希望某天随手点开一个人的相册时,我们都有完整的查看权限。
各自奔波的忙碌里,至少我们还可以翻翻相册,安静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