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彭院长在湖畔大学的课《如何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其中对成功人士的诸多的点醒和建议,非常恳切,我眼下虽非成功人士,但”积极心理学“这一主题,让我联想到,茶道在结交朋友、缓解压力、休养身心、自我陶冶、甚至涤荡心灵方面伴演着重要角色,是否品茗论道对积极的思维习惯的培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呢?结合彭院长的观点,探讨如下:
一、过度完美主义,容易被人拒之千里之外。有小缺点的人,才能获得大多数人的接受和认可,人们不太喜欢绝对完美的人。
彭院长举例维纳斯,我想,断臂的维纳斯缺憾美,才给人无限的遐想和遐想下的陶醉。
正如在世外桃园般的大红袍原产地武夷山,自南北朝时(公元479年),就以“晚甘喉”著称于世,并获得士大夫和上层贵族的追捧武夷岩茶。
”晚甘喉“道出了武夷岩茶的特点:入口时并没有完美主义的甘甜的感觉,反而觉得涩中带苦,入喉等了一小会儿,咂咂嘴果真一种甜甜的味道,但又不同于甜。没有甜那么浓烈,没有甜那么直接,柔和如丝般的感受,满口留香沁人心脾。
而在在宋代陶谷《清异录·晚甘侯》中又有记载,将大红袍称为”晚甘侯“:“ 孙樵 《送茶与焦刑部书》云:" 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这里,将武夷岩茶尊称为”侯“。
这种先苦后甜的茶品,自南北朝以来,一直受到士大夫上层贵族的追捧,宋元两代入贡朝庭,名胜一时。这种”晚甘“,非自始自终的如完美主义般的清香甘甜,而更让爱茶人回味无穷。人们因此也感叹人生: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切莫因一时的困难而放弃,坚持到最后,你可以体会到人生意义的晚甘喉。
网上有一段话,如此演绎:”恋人间,流过的眼泪,刻骨铭心的的对话,彼此伤害的回忆,恰如一饮入口的晚甘喉,苦涩的滋味也许让爱情千疮百孔,但不辞而别也是一种角力,惟有真心相爱的人,才甘愿守候,才能品尝到令人牵肠挂肚,璀璨的爱。“
正是这种”晚甘侯“式的不完美,成就了今日的茶王大红袍。
二、人们往往在过度的沉思、纠结、焦虑中,辜负了光阴。而这种过度的焦虑可能触发抑郁症和自杀。
彭院长举例子,对于金牌、银牌、铜牌选手而言,谁最快乐?
答案是:铜牌选手最快乐,因为他胜过了第四名而站到了领奖台上。银牌选手最痛苦,因为他可能微小的差距与金牌失之交臂,他们不会去想,自己是一人之下,亿万人之上。而金牌选手也并不是最快乐的,他更多的可能是如释重负。
与彭院长的观点契合的是,华南农业大学伍文捷曾探讨茶道对现代人缓解精神压力、放松身心起到的积极的作用。
中国茶道的精神核心是和。通过品茶,引导个体在平和、安静、悦愉的体验过程中让心灵回复平静、和谐的状态。
周作人先生曾这样描述茶道:“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则将茶道提上了一个境界,他说:“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良好的茶道体验,它能透过茶艺、音乐、环境,引导和带领人们在品茗的过程中与自然连接,与自我连接。在整个茶艺的过程中,与他人的互动中构成和谐、静穆的氛围,滋养情绪、安定神经,从而达到人、境、物一致的状态。
在各地的文化中,喝茶,都有各自历史沿袭的场景。这个场景,也仿佛一个戏景。在戏景里,人的自我感觉是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人在茶道中情绪变化的大前提。
第一个出现的情绪表征是,慢。
每个进入茶道的人,节奏都会慢下来。跟喝一杯水和一瓶饮料截然不同的是,茶道一定是慢的。要慢慢地等一壶水烧开。取适量的茶,选取适合的杯盏,温润各种器皿。洗茶,出汤,分茶。闻,润口,微嘬,含蓄,徐落,静觉。茶道,将人的无知觉状态下一口气“喝”的动作分解了。当人的内在与这些分解关联,人便会“慢”下来。在这个“慢”的过程中,人的情绪渐渐趋于平静。这个“慢”有利于缓解焦虑、紧张和压力的情绪。
第二个情绪表征是“内兴奋”。
在茶道过程中,茶本身所具备的形状、形态的变化,以及热、香气,茶气、润度,醇度等。这些内涵形成一系列的柔软“刺激”,让人体内开始出现“内兴奋”。伴随着慢下来节奏,呼吸的舒缓,茶内含物(各种酶,芳香物质,茶多酚,儿茶素等)与身体内在,从口腔开始,到胃里面的各类酶相继发生化学反应,几杯过后,身体开始体验到变化。体内开始“兴奋”起来。这种“兴奋”随着茶品的不同与人体质的不同会有差异性。“喝着,喝着,感觉背后发热。手脚都暖了!”“出汗了,不过人好像轻松了!”“很舒服!”这种“内兴奋”的作用,对于“抑郁”的情绪会有缓解的效果。“抑郁”的信号是,感觉不好。而“内兴奋”的信号是,感觉很好。所以茶道中,这种逐渐深入的“内兴奋”,会带给人“舒服”的感觉。
第三个情绪表征是“意象对话”,或“出神入化”。
林谷芳,台湾几百场“茶与乐的对话”发起人说:“茶,正是「一方天地的安顿」” 音乐背景下的茶会,让人在自己的茶席面前拥有了一个“自主空间”。这个茶席间的“自主空间”让人置身于一个安静,安全的领地,可以容让心灵进行更多的探索。现实而论,“自主空间”感并非一次便营造而成,而是多次,经常体验和领悟的自我感。这种自我感,让人的情绪进入一种空灵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深度的“自我催眠”。在这个状态下,人会进入深层次的自我沟通,会出现“更明白了一些事”;“看清了一些事”;“想通了一些事”;甚至“预见一些事”等等。
在茶道的体验中,有人借由茶进入“禅”的境界。这也许便是古人说的“禅茶一味”。
华南农业大学伍文捷的文章非常精彩,所剖析的茶道与积极心理学上的关系,不仅是科学研究,更是文采隽永,让爱茶人读之畅快淋漓。
最后,我不得不说,在积极的思维方式方面,茶道也是一丝不苟。茶道中将茶视作清廉、高尚的事物,它不喜奢侈、低调而清雅。这正是引导人们,用积极正面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对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