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喜欢去寻找原因,社会心理学把它称为归因的过程,归因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于用因果思维的方式去寻找归因,也就是因在前,果在后,先有因后有果,看到目前的果都会回头去找原因。
比如前几天我颈椎病发作,我就不自觉的在寻因。我颈椎病为什么又犯了?是不是这两天写作业的时候时间长了,肌肉有些僵硬造成的?我的脑袋里不停的在回忆颈椎病发作前的那些生活细节,好给自己做个经验教训,提醒以后自己不再熬夜,写东西的时候要过一会儿起来活动活动。
我为什么一定要给我的颈椎病找个原因呢?这个原因找的对吗?我在为我的颈椎病找原因时,陷入了无意识的因果思维里,似乎只有找出原因因来,我才觉得我以后才能更好的避免,心才会踏实,好像疼痛会减轻一样。找出了原因,心里的焦虑顿时减轻了一样。
但是在寻因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犯经验主义或者是掉入直觉思维、机械思维的陷阱中。心理世界更关注的是目的。
我们不妨借助一下徐如心教授的精神病理学先来看一看精神障碍的原因,通常是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思考的,第一是素因:包括遗传和先天的因素,比如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历史,家庭成员的关系及教养的情况,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个人的经验和人格特点。第二是诱因,诱因是对精神障碍的发病起到扳机作用的原因。比如一些生活事件,或者是身体疾病对病人直接的生物学的影响。第三是持续因。临床医生主要对付的主要因素,是素因和诱因的不利作用持续存在,本人及家属对精神障碍的认识态度和反应,以及受歧视程度医疗情况和同时存在身体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碍。
分析下我颈椎病的原因吧,我为什么会患上颈椎病呢?可能是我家族中颈椎的发育就不太强壮属于遗传的问题,这是素因。另外我生活中不注意休息和锻炼,让肌肉不够强健,遇到冷或者劳累引发颈椎病,这是诱因。持续因,很值得探讨,是什么原因让我的颈椎病维持了这么多年呢?是向大家表明我很劳累很辛苦引起关注?还是表面我自己承担了很多希望得到肯定?第一次对我的疾病进行这样的分析,觉得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探讨。
果因思维更多的是体现目的论,也就是先出现果,为果寻因,它的目标导向模式是把原因放在未来,就好比当我们去寻找开启潘多拉盒子的钥匙的时候,是为了什么去寻找?是因为好奇?还是为了看到希望?总不会就是为了看到上帝与魔鬼同在吧。
20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