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书
00 丧父之痛
生老病死,是苦。生离死别,也是苦。
我曾在重症监护室门口住了1个月,当时才明了无论年纪、容貌、地位、财富,在死亡和疾病面前是平等的。那段时间,我曾无数次的夜半惊醒,发现已经泪流满面。我无法面对父亲的重病,内心被焦虑、恐慌和自责占地满满的。
父亲是7月份发的病,之前我已经将近半年没见过他了。4月份的时候他因为肾结石住了一次院,他和母亲都没告诉我,是姑姑偷偷给我打了电话。当时我被工作折磨的焦头烂额,刚从国外谈判回来,马上又要出发,因此只是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问候了一下。父亲告诉我没什么事,不用回去了,我就真地偷懒了。我从国外往回赶的时候,我还告诉自己,“老爸不会有事的,估计我回去时他正坐在床上吃手擀面呢”。然而,真的见到他时,他已经因为中风在重症监护是里昏迷了快24小时了。
在陪护期间,我认真的跟我的女朋友谈了一下,“你也看到我家现在的状况了,我肯定要全力以赴给我爸治病,如果你有别的想法,我也理解,9月份的婚礼可以取消”。我当时真的以为人生就这样了,不会再有什么阳光与微笑。好在女朋友坚定了跟我共同面对,现在已经是孩子的妈妈。好在我慢慢也将心态调整了过来,重新面对生活。
01 丧夫之痛
“亲爱的,我先睡一会。”谢丽尔完全没有想到,这是她对丈夫戴夫说的最后一句话。当戴夫被发现时,已经是2个多小时后了,他脸色微微发蓝,倒在健身房的椭圆机旁,头下有一滩血。
诗歌、哲学和物理学都曾证明,时间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不均等的。戴夫去世后,对于谢尔里时间变得越来越慢,每天她和孩子们都在尖叫和哭泣中度过。巨大的空虚占满了她,她的心脏、肺叶,限制了她的思考能力,甚至她无法呼吸。悲痛是个极其渴求的伙伴,它不只隐藏在海平面之下,还浮上了海面,细密、绵长、挥之不去。
最初检查的结果,戴夫是死于从健身器械上跌落导致的头部损伤。因此谢丽尔不断的责备自己,如果她能早些发现,他就能够被救活了。然而最终的检查结果显示,他是死于冠心病。这让谢丽尔更加责备自己,例如没有增加戴夫体检的科目、没有早些调整他的饮食习惯、对他偶尔提起的胸部疼痛没有重视等等。她曾认为丧夫之痛是无法战胜,也无法走出来的,包括她和她的孩子们。
然而在朋友的关爱和帮助下,她最终可以重新面对生活,并将自己如何战胜悲伤、远离阴霾的经验和过程,写了一本书——《另一种选择》。
谢丽尔现在是FACEBOOK的CEO,曾经写了《向前一步》,激励了无数年轻人特别是女人积极面对职业挑战。这本《另一种选择》是她和她心理学家的朋友亚当共同完成的,既有个人战胜悲伤的体验和过程,也有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我父亲过世已经好多年,一直以为自己已经走了阴霾,看过这本书,才发现心中的结原来一直存在,今天才最终解开。
02 将你困在悲痛中的三堵围墙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数十年来一直在研究人类如何应对挫败,结果发现有三个认知因素会阻碍复原:(1)个人化(personalization),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2)普遍化(pervasiveness),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3)持久化(permanence),认为时间的残余效应将永远存在。
一个女孩顺路送男同事回家,在她家附近那个人男人威胁并强暴了她。虽然她及时选择报警,并很快就将男人抓到了,但她无法走出阴霾。她和谢丽尔共同的朋友找到了谢丽尔,请谢丽尔安慰开导一下她。女孩一直认为载同事一程是她的错,否则事情就不会发生。谢丽尔引导女孩停止个人化的自我认知,她被攻击并不是她的错,搭载同事回家是一件正确的事而绝不是一件错事。告诉女孩,过去的终究会过去,新的明天一定会到来。
有证据显示,强奸案的受害者不停地自责并对未来失去希望的情况很普遍。只有打破这种模式的受害者,才不易患抑郁症和受创伤后压力的困扰。
过去的总会过去,只要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更加坚强。
03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俞敏洪
悲伤已经发生,绝望已经降临,我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只能改变我们自己。创伤后人们可以发现人生中更大的意义——强烈的使命感。
美国橄榄球联盟前运动员弗农·特纳,他的母亲年轻时,在即将迈入事业巅峰的时候,被流氓注射了毒品病轮奸了。她11岁的时候看到自己母亲在卫生间注射毒品,母亲告诉他,“我之所以让你看着我注射毒品,就是要告诉你绝对不要吸毒,否则你就是在杀死我”。在他15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继父照顾他和他的4个弟弟妹妹,然而不久也去世了。不到20岁的弗农面对着人生最低迷的状态,他跪在地上大声的祈祷,请求上帝告诉自己怎么样拯救家庭。最终他认为唯一能够赚够足够钱的方法就是成为职业橄榄球运动员。然而他的身体条件不够优秀,不够高、不够壮,缺少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天赋。他告诉自己,“我必须做到,如果做不到,弟弟妹妹都会被别人收养。我不要做遗传基因的奴隶,我要做自己行动的主宰”。为此他每天2点起床,准时开始训练。他在身上缠上绳子,拉轮胎上山。“无论精神上还是生理上,我都要把自己逼到极限。我做好了死在橄榄球场的准备。”最终他成功了。
04让孩子更具复原力
悲伤对每个人都是无情的访客,无论性别和年龄。不过对于孩子来说,悲伤会对他们造成更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持续一生。为此,书中专门用一个章节讲如何培养孩子的的复原力。
培养复原力取决于孩子所拥有的机会和他们与父母、照料者、教师、朋友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帮助孩子形成4个核心理念开始:(1)它们对自己的生活具有一些掌控力;(2)他们能够对从失败中学习;(3)作为人类,他们的存在很重要:(4)他们具有可依赖、可分享的真正的优势。
人生在世,诸多无常,唯有面对,自解悲伤。愿每个人都能够远离痛苦,如果真有不得不面对的时候,希望这本书、这篇文字能够有所帮助。
无戒365训练营,坚持是一种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