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练习情绪表达:照镜子+“我的感觉”游戏
我们先来看情绪表达。情绪表达有很多方式,最简单的就是通过脸部表情了。
你要让孩子看脸部的表情,有一个好方法是你带孩子去照镜子,然后和孩子一起对着镜子做出各式各样的表情。例如你可以跟孩子说“来,你看妈妈的脸,这样是‘高兴’!我的眉毛和嘴角上扬,然后眼睛亮亮的,有没有!换你,你也做个开心的脸给妈妈看!”
就这样,你们可以对着镜子做各种表情,然后彼此观察。哦!生气的脸长这样,好可怕!你老是哭,哭着的脸好难看是不是……然后,如果表情还不够,你还可以加上肢体动作。
玩够了之后呢,你还可以带着孩子去观察周围的人,看看他们的表情,观察他们的动作,然后猜猜这些人现在是什么情绪。
像这种观察表情和肢体动作的活动可以让孩子学会察言观色,提高对别人情绪的敏锐程度。
然后孩子很快会发现,不是所有的情绪都可以用表情或动作表现出来,之后呢,你就可以带着孩子玩情绪图卡的游戏。
怎么玩呢?
你先找一张白纸,随便什么纸都行,裁成四张图卡的大小,像扑克牌那样就行。然后你在上面画4个表情的脸:高兴、生气、难过、害怕。随便画,看得懂就行。然后呢,你和孩子把这些情绪图卡放在桌上,最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一起来玩。
首先来玩“我的感觉”。
怎么做呢?
就是先选一张最能代表你现在情绪的图卡,然后你就把它拿起来放在胸前给大家看,说出我觉得怎样,还有为什么。
比如说你选了高兴的图卡,然后就说“我觉得很高兴,因为今天大宝跟我说‘妈妈我爱你’”。哦,不错吧,那下一个人是爸爸,他选的是生气的图卡,他就说“我觉得很生气,因为今天我被老板说了一顿”。
通过这样非常简单的活动,孩子就学习到,原来情绪背后是有原因的,而且相同的情绪,很可能由很多不同的原因造成,比如说同样是高兴,大家高兴的事情可能都不一样。
二、 练习情绪理解:玩“他的感觉”游戏
不只如此,反过来孩子还会发现,相同的事情,每个人的感受可能都不相同,比如同样是看球赛,爸爸可能觉得超好看,妈妈却觉得无聊死了,而这个过程孩子就是在学情绪理解了!
“我的感觉”玩完之后呢,你下一个游戏就可以玩“他的感觉”。
什么叫“他的感觉”?
就是一群人围一圈,顺时针或逆时针都可以,然后去猜你身边这个人他是什么情绪。
比如说我先,假设我是小朋友,我就猜坐在右边的妈妈,我选一张图卡,然后就看着妈妈说“我觉得妈妈很生气,因为今天她烫了新发型,爸爸都没发现”。
那妈妈这个时候要做什么事情?妈妈要做的叫做“确认”。假如妈妈真的很生气,就要说“喔,你说对了,我真的很生气”。那假如没有很生气呢,妈妈就要说“不是哦,没有哦,其实我没有生气,妈妈对爸爸最体谅了”。
好,那接下来就换妈妈猜隔壁的人,逻辑就是你先猜隔壁人的情绪,然后说出你的理由,然后说完了之后呢,当事人就去做确认的动作,看他觉得你说对了还是说错了。
通过这种猜测他人感觉的很简单的游戏,孩子会学到一件事情,就是如果想知道别人到底是什么情绪,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我看他的样子嘛。如果脸上笑笑的,我就猜他高兴,如果他脸垮垮的,我就猜他在生气。
可是很多时候,孩子会发现,别人表达出来的那个样子,未必是他真实的感受。
比如说你的孩子可能会说“我觉得妈妈很高兴,因为妈妈脸上笑笑的”,但是实际的状况可能是,你今天上了一整天的班,累得要死。你为什么脸上带着笑容,因为在陪孩子玩啊。
所以妈妈在确认的时候,可能会跟小朋友说:“对,妈妈现在脸上笑笑的,是因为妈妈看到你、在陪你玩,但其实今天妈妈过了很不愉快的一天,我现在心里是很难过的。”
在这个确认跟回答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就会体会到,人似乎是有“表面情绪”跟“真实感受”的,而且表面情绪跟真实感受有时候未必一致。
那表面的情绪看得到,真实的感受是看不到的,那怎么猜得到呢?除非我对这个人有观察有了解,对不对。所以如果你反复多次跟孩子玩这个很简单的游戏,你的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会去留意周围的人正在经历什么、发现什么。
你会发现,玩到后来,孩子猜人的感受的时候,越来越不依赖脸上的表情,而是越来越依赖他对别人真实的观察和了解。而这个能力,正是孩子以后要在社会上跟人相处非常重要的能力。
三、练习情绪调节:“情绪经验叙说”游戏
接着呢,如果你和孩子玩了很多天了,孩子也比较熟悉如何去表达感受和理解别人的情绪了。你接下来就可以用情绪图卡玩“情绪经验叙说”的游戏了。
这次把图卡叠成一沓,面朝下,然后一人抽一张,抽到的人就要根据抽到的图卡的内容去说一个“我最……的经验”。比如说你抽到高兴,那你就要说一个“我最高兴的经验”。
你跟孩子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会听到很多秘密,很多你从来不知道的孩子或家人正在经历或曾经经历的事情。而孩子述说的过程,就是在进行情绪调节了。
我举一个例子给你听,有一次,我教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去做这样的练习,之后老师回来跟我分享说,她没有想到,她原本只是把情绪图卡让小朋友玩,结果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她和小朋友玩的时候,有一个抽到害怕的小朋友说“我最害怕的经验,就是上次万圣节的时候,我在学校的地下室看到鬼”。啊?看到什么鬼?结果,这个小朋友就说“就是上次万圣节,老师带我到学校地下室,那个地下室有鬼”。
孩子讲完之后,这个老师恍然大悟,她回想,这个小女孩在万圣节的当天玩得很高兴。可是后来的一段日子,这个孩子就变得经常闹脾气。
后来她妈妈还来学校质问发生了什么事,孩子本来已经可以自己睡觉了,现在开始吵着要跟妈妈睡觉,情绪也很不稳定,真的去问她发生了什么事,问也问不出来,查也查不出来,老师和家长还因为这件事情有过小小的不愉快。
通过这个活动老师才知道,“喔,原来当时的活动吓到了孩子,如果不是这次的游戏,也许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孩子心里曾经有过这样的恐惧”。
后来当天,老师就带着全班孩子到地下室去探险,老师就把灯打开,让孩子好好看清楚了,哦,原来那就是万圣节的道具,孩子心里的恐惧才终于得到了化解。
玩“情绪经验叙说”的游戏,也可以不使用图卡。
我再举一个例子,有个孩子因为妈妈生了弟弟,心中嫉妒得不得了。原来好好的一个孩子,变得好爱哭好爱发脾气。爸妈老师知道了这个状况,都很努力地想帮助他,但效果都不好。
他的老师跑来问我怎么办,我就建议她让班里的小朋友分享家里爸爸妈妈新生了弟弟妹妹的时候,他们有什么感觉。
后来老师跟我说,当天,这个小男生并没有发言,但当其他孩子开始说自己有弟弟妹妹的时候,有多生气,多讨厌,多难过的时候,这个孩子非常专心地在听。
你知道吗,有时光是听别人悲惨的经验也是一种疗愈。结果这个孩子就发现,原来我不是全天下最悲惨的人,别人竟然比我更惨。然后呢,老师说,这个孩子的表情就开始松动了,他发现,哇!别人有弟弟妹妹的时候,如果多吵一下,还会被爸爸妈妈骂,我的爸爸妈妈实在好太多了。
等小朋友分享得差不多了,老师接着问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当你们因为有弟弟妹妹很难过的时候,你是怎么才能变得不难过的呢?”
孩子们就开始说,“妈妈照顾弟弟的时候,爸爸陪我玩,我就不难过了”……你看到吗,这就在引导孩子往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去想了。情绪的表达、理解、调节一网打尽了。
当天下午,老师也特别问了这个小男生,“你妈妈最近也生了弟弟,你会不会也有点难过?”孩子微微点点头,还有点故作轻松的样子说“还好啦”,然后老师问:“哦,这样了啊,那你怎么样才会不难过呢?”这个孩子想了想,就说:“嗯,妈妈睡觉前不要陪弟弟,陪我说故事,我就不难过了。”这是孩子自己想出的办法。
然后,当天下午老师立刻打电话给妈妈支招。就这样,孩子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情绪,就在这个分享的活动之后,顺利地化解了。
是不是很神奇呢?
本讲小结
你可以通过照镜子、情绪图卡等游戏,帮助孩子学会各式各样的情绪表达,帮助他能够分享各种情绪背后的原因,理解别人的情绪,练习情绪的叙说和调节。
像这样的游戏很简单又很好用,你一定要和孩子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