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不是韩寒的书迷,只是觉得,似乎,他应该是我们年少时执着喜欢过的作家?是当我们再次拾起其作品时,那旧时青春会立刻涌上心头的人。像郭敬明的书,像周杰伦的歌,像那年夏天里的微风,不燥,刚好。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和《长安乱》这两本书并不是很厚,所以读完这两本书也并没有花很长时间。
前者的故事脉络还算清晰,用现在和过去两个时间轴讲述了一辆1988,一个妓女和我之间的故事,以及回忆里过去的故事。
故事里的我,是个PK;故事里的她,是个JN。我,是陆子野;她,可能是娜娜。我是开着车讲诉过去,她是大着肚子规划以后。我的过去,比较冗长。但不过也就是孩提时,谁欺负了谁,谁替谁出了气,谁家小男孩心里大大的英雄梦,不时透露着童稚的内心独白。奥,还有那个穿着浅蓝色裙子的刘茵茵。只不过是后来,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而她的以后,是她肚子里的孩子,是孩子以后的人生,跟她不一样的人生,如此简单如此艰难的以后。
讲真,读完前者,我尚能感受到韩寒在字里行间对这个和谐环境里行业潜规则和社会黑暗面的冷嘲热讽,而后者,就有种被《长安乱》这个书名给忽悠了的感觉。
我以为的《长安乱》,文字应该是唯美青涩,像山水画那样意幽绵绵,将诉不完的江湖恩怨,道不尽的儿女情长,仔细添入古风文艺的武侠世界。《长安乱》则略显荒诞,可能是延续了韩寒一贯的黑色幽默,所以这样一部描写古代江湖的小说,才会有现代的元素。比如用密码赎回物品的当铺,用解药发家致富的山庄。反正读完,我是没抓到中心思想啊。
幸好,百度是个好东西,上面说:“《长安乱》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结构散,直到结尾读者也无法把握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没有大悲也没有大喜,没有高潮也没有结尾“这样啊,那我也就放心了。
所以呢?对于《1988…》和《长安乱》,上升到社会层次的主题探讨就算了,毕竟批判社会这样的愤青情节,不太适合我。想来读完这两本书,印象最深的,还是《1988…》中陆子野与刘茵茵和孟孟的爱情,一个是暗恋,初次怦然心动,一个是女朋友,本该与子偕老,奈何情浅熬不过柴米油盐;相比于此,《长安乱》里释然和喜乐那有点莫名其妙倒也细水长流的爱情算是令人艳羡了的。
谁不想在刚开始的青春,就邂逅一辈子的爱情,从校园到毕业礼服再到职场正装,长跑虽累,一直是你就好。但是,刚好遇见的那个TA,刚好愿意与你十指相扣,这样的青春,毕竟小概率事件呢。
大概如你所说,成堆书本下的青春,是暗自欣喜在意的那个人,是暗夜路灯下的耳机里听过的同一首歌,也是不被接受后的失意难过,甚至还有一丝丝绝望。
不能跟喜欢的人在一起,那人生该怎么办啊?然后不自觉的后悔,为什么要喜欢,为什么会喜欢?或许是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刚好和一个人聊的比较多,而你当时刚好准备去喜欢一个人;或许是记忆美化了一个人,而你当时刚好只能凭记忆去想象TA在手机那边的一颦一笑;或许是那天,TA刚好穿了一件你喜欢的衬衫,跟你说:嘿,最近好吗?
路过的爱情都太年轻。明明是连喜欢都不懂的年纪啊。多年以后,想到自己当时那么小心翼翼去喜欢一个人,嘴角不厚道的笑了。一个字,傻。最怕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还演的深情忘我。
大部分人的青春里,应该都有个刘茵茵,那个喜欢却得不到的人,也会有个孟孟,牵手成功,却没能一直牵手,忠于彼此;但是,所有人也终将有个喜乐,不,是比喜乐命运更好的人,能够共伴余生的那个对的人,陪你平平淡淡,十指相扣,细水长流。
嗯,我已经找到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