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不习惯在手机上码字,参加过日更挑战,终于还是荒废了下来。
今日想起,遂写上一些,权且作为生活的记录。)
很喜欢独自一人的下午,从学生时期就是,现在亦然。
暑期的白日总是让人燥烦,可是到了下午,我却偏偏最能静下心来,看看书,码码字,随意地想象,跑马一般。
想起近些日子一直在坚持的小楷字的练习和国画的学习。
书法的学习其实很早。
大概是小学三年级吧,学校的课程表上每周有一节书法课。到了这一日,就要在书包里背上墨盒和毛笔。
墨盒是塑料的,里面有棉絮一样的东西,把瓶子里的墨汁倒进去,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只是记得墨汁很臭。每次都会有同学的洒出来,弄得满手满桌子都是,教室里更臭了!
老师发一张带有米字格的草纸,在黑板上做出示范,像现在的书法字帖一般,也是在每一个大字上,细细地写出每一个笔画的走势。我们就在草纸上照着葫芦画瓢。可惜,一点儿也不开窍,写完就写完了,什么长进都没有。
这样懵懂的学习写毛笔字,似乎只持续了一年。
再次遇到书法课,是离家到洛阳上学的那两年。
书法课在周六的最后一节,经常逃掉这一节课赶车回家。最痛心的是讲解捺这个笔画的那一节课,我逃掉了。至今在写捺这一笔时,总是战战兢兢,效果也时好时坏。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羞愧或者内疚。那时候,我临的是柳体。
毕业后又搁置起来了。
近几年又重新捡拾起来,重新选择了颜体。断断续续四五年,时而练习,时而停滞,没有专业老师指导,只是自己在自学。
今年试试写小楷吧。
发现以前曾经反复临摹过的字,尤其是每次中断后重现开始时写的那些字,一下子就可以像模像样了。没有临过的字,一接触十分生疏,从笔画到结构,都不像样子。看来刻意训练十分必要的。
为了督促自己不再如同以前那样半途而废,参加了一个100天打卡的活动,现在已经60多天了。
一直对画画心生敬畏。从小就属于不会画画的学生,到了交作业时,红旗、小鸭子是我交的最多的画面。老师从来也没说过什么,估计对我也是无语了。
这次网络继续教育培训,选修课有一个国画的讲解。一个年龄挺大的女老师,一边在画,一边在讲解。
她的很多不是关于画法画技方面的话,给我留有极深的印象。
比如,没有没有画好的画,只有没有完成的画。
比如,每个人画出来的是每个人自己心中的山水。
比如,心无挂碍,方能落笔画画之类的。
看着她在屏幕里的宣纸上,一层层的晕染,一点点的勾勒,我被吸引住了。
随后在网上找了一些有关国画教学的视频,宣讲老师们的外表看起来十分平常,也就是路人一样。可是说出话来,笔下的山水,无一例外地沉静、自然、富有蕴味。
我再次被打动,决定挑战一下自我——学习国画。
购买了画册,关注了相关讲座。到今天已经是第9天了。
起先,水墨的比例不当,一落笔,一个大墨点,再往下是无论如何不能自如发挥的。
接着,出现了比例问题。在屏幕上看到的,和我在纸上画出来的比例不一样,长长短短,十分难看。
心里发怵。不到最后时分,我不学不练,毕竟还要打卡啊。
于是,我在老师画下每一笔时,按下暂停键,让画面定格,然后照着模仿,好像刚开始练习写字时的那样,看好一笔写一笔。
今天,我不看画面,依照着记忆,独自练习了一棵树木的画法。与前几日的比较一下,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必须得练习。
小楷和国画,现在作为兴趣爱好来培养,以后作为退休生活的一部分内容。免得不再上班时,无聊乏味,闲得发慌去管东管西,妨碍别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