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李太白的评价写的真好。我最早知道信陵君魏无忌还是从蔡志忠的漫画书上,上小学时候的我第一次知道了战国四公子。这四位公子中我最喜欢信陵君,原因也谈不上是多么高明的评价,只是从个人事迹上更加本能的认识。
赵、楚、魏、齐四国的公子啊,个人生平跟出身、国运等因素还是有很大的关系。他们有出身平民的,有贵族,或者就是国君的兄弟,感觉放在中世纪欧洲就是能当选帝侯的那种。魏国在我看来可能是这四国中最弱的一国,也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造就了魏公子无忌如此威名,以及更为内化的伟大品质。
信陵君最为出名的事迹应该是“窃符救赵”了,上中学的时候大家好像也都学过,是出自《史记》中的一篇。每次读这篇故事的时候,仿佛能够置身于那个年代,往往会感受到这一历史事件的传奇性。门客侯嬴在整个“窃符救赵”事件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在社会阶级根深蒂固的封建时代,作为大贵族的信陵君能够礼贤下士,招揽这样的人才本身也足以说明信陵君本人的贤能。其人有大义,重然诺,没有贵族骄奢淫逸的风气,遇险时能够不计个人得失,不仅仅是其人伟大的品质,同时也超越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阶段。而朱亥无视小礼小节,在急难时能够挺身而出;侯嬴北向自刎,以报知遇之恩的这些文字,也让我为当年这样动人的主君与门客之情而动容,也许这就是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吧……
魏公子者为人大度、急公好义、有智谋、善兵法并且能够听从门下贤人的建言,我认为他的才能当时的人都比不上,自然不用说他的异母兄弟魏安厘王了。有这样文武全才的兄弟,为国君者又奈何不了他,也难怪魏王心里忌惮信陵君,这根刺终于被秦国流言好好地利用了一下,也最终导致了魏无忌人生最后几年的心灰意冷、抑郁而终。
人生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话一点也不错,从古至今如是。有才德之人如魏公子无忌者,却不是王室嫡子;而历史上的君王,才情俱佳却不擅长为君者也有不少,一如南唐后主李煜,一如宋徽宗;同为“战国四公子”的春申君黄歇,波澜壮阔几十年,英明一世,晚年却听信李园谗言——本想和吕不韦“奇货可居”如出一辙,没想到最后栽在李园妹妹这样一个女人手里,不禁让人唏嘘。魏公子无忌者,我多次读过他的生平事迹,屡屡感受到其人胸怀伟大,但有一个唯一的缺点就是没能处理好和魏王的关系。有时为人锋芒毕露不是好事,也许正因为他表现的过于出色而疏于重视为王者的体会才招致魏王的猜忌和疏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更何况言行之中偶尔流露出倨傲之感。以我后人之观感,若非君子,魏公子无忌何不取王位而代之?
引用古人的评价,赵孝成王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荀子曰:“信陵君之于魏,可谓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