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网友,根据心智玩家解读的《大学》、《中庸》的方法,练习「心智系统转换」,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
根据最近网友们的情况,我觉得需要给大家做一下总结,作为一个「心智新玩家」在开始练习的时候,需要有一个「明确目标」和「基本练习框架」。
否则,很容易在之后的过程中,走偏!
首先,要时刻明确我们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目标:从「第一套心智系统」向「第二套心智系统」转换。
不可否认,大家或多或少带着一定的功利心来学习「心智系统转换」的。而在练习的过程中,又一直会有很好的「良性反馈」出现,比如思维能力大大提升、情绪得到控制等等。
「良性反馈」既好,也不好。
好处是,可以让我们能够不断体验到自己的提升、进步,这会给练习者带来信心。
不好之处是,也容易让我们满足于现状,而忘了我们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最终目标。
我们上次说过,《西游记》中,那个取经团队中每个生命都是唐僧,是唐僧在不同阶段的代表。
白龙马是唐僧凡人阶段的代表。猪八戒是唐僧在正道上「走歪」的代表,沙僧是唐僧在正道上,开始「走正」的代表。孙悟空是唐僧在正道上,整个「走正」过程的代表。唐僧是唐僧在正道上,「走正」最终圆满的代表。
走在正道上,也是会走歪的,这就是猪八戒这个人设的含义,所以,我们在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过程,一定要时刻明确我们的练习目标:「心智系统转换」!
我们所有的练习:「诚意、正心、格物」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
我们的「基本练习框架」是:「诚意」是核心,而且是永远的核心,不管您将来练到什么样的程度,「诚意」都是核心,都是切入点,请看下图:
在「诚意」的基础上,进行「正心」、「格物」的练习。
最近我发现,大家可能对「内思」很感兴趣,因为「内思」是可以在现实生活、工作中应用的,不少网友,前面的练习还没有做好,就已经在琢磨怎么「内思」了。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刻意去追求「内思」,「内思」是我们在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出现的结果。等到大家把前面的「诚意、正心、格物」的练习练到位了,「内思」自然而然就会运用。
还没有练习到位的时候,您去追求「内思」,反而达不到效果。
这两天就有闹笑话的,真正的练习还没做几天,就想着怎么样能够「内思」,这怎么可能呢?
我一直说,我们这里玩的东西很单纯、很直接。
怎么个直接法呢?
就是,借助虚拟现实游戏(VR),帮助我们直接跳过肉体的感觉,直接感知内在意识。
不少网友一直说,对「内在意识」的感受不好把握。不好把握,您就经常在想象中,想象自己在玩虚拟现实游戏。这种想象中的虚拟现实游戏玩多了,您自然能感受到「内在意识」。
怎么个单纯法呢?
就是从「诚意」练习切入,再练习「正心」与「格物」,之后,这三者之间循环往复,不断的上升。
对于我们这种练法,我们可以借鉴《道德经》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说法。
「无为」就是第二套心智系统的认知与行为。「损」就是去掉第一套心智系统的认知。您真的做到了「无为」,「无为」是无不为的,所以,不必对失去(损)第一套心智系统中东西而担心,总想抓住点什么,总想用已有的认识去理解、解释,最后,您可能永远都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
专注于「诚意」、「正心」、「格物」的练习,损之又损之后,就能「无为而无不为」了。
所以,大家在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练习目标」以及「练习框架」,这是非常必要、重要的!
请牢记下面这张图:
最后,我想跟大家再谈一下,最近,网友们比较热的话题:怎么感知「意识影像」。其实,在2017年1月19日,我写过相关的文章,大家之后可以在后附的链接中看一下,我在这里先简单的说一下。
大家对静坐时,闭着眼睛也会看到一些视觉影像(眼睛闭着也会有视觉影像的),有不少网友就会刻意去追求这种视觉影像,以为那是「意识影像」。这种好奇心多了,对练习是不利的。
感受「意识影像」其实很简单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只是我们都没有去感受而已。
比如说,我们看小说的时候,在脑子里面出现的,不是文字,而是一种影像, 所以我们才会被故事里的内容所吸引,被故事里的情节所打动。这种影像就是「意识影像」。
再比如,我们一想起自己的老妈,在意识中出现的,不是描述老妈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老妈影像,这种活生生的影像也是「意识影像」。
所以,感受「意识影像」并不困难,不需要在静坐中特意去感受,我们只要在平时的思考、沟通中,感受一下自己的意识,就能感受到「意识影像」。
大家体会一下:我们在跟人沟通的时候,如果自己意识中没有一幅清晰的「意识影像」,别人根本没法理解我们在说什么,大家想一下是不是这样?
一次好的沟通无非是,讲的人,在描述自己的「意识影像」。而听的人,则是把对方的语言还原「意识影像」。大家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的?
感受「意识影像」是非常简单的事,所以,不要在静坐中,闭起眼睛去特意感受,一旦在静坐中很刻意的去感受,十有八九所感受到是那种视觉影像,而非「意识影像」。
而且这种在静坐中「老想看到什么」的好奇心,会引起一种「内在的外观」,这会让人走偏,与我们所说的意识内收、意识内守相违背的。
所以,要在这里特别提醒一下!!!
我把上面说的,做了张图,请大家牢记这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