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花了2个多小时读完了一本书。这是我在这个微信读书APP里面读完的第31本书。字数不多,10w字左右。名字叫《认知的重建:“我是讲书人”第一辑》,听着不像一本书名,到是像一档节目的名字。没错,这就是基于一档节目整理成的一本书。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本书以樊登读书会“我是讲书人”第yi辑的精选内容为基础,通过对49部人文、历史、科技、小说等经典优质书籍的拆分、解读,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重建认知的过程或方法,*终落脚在“你的认知层次,决定了你的人生格局”。启发读者思考如何通过阅读实现认知的提升或重建,从而实现“生活的重建”“思维的重建”和“心灵的重建”,完成自我精进与成长,直面未来挑战,成为拥有竞争力的强者。
看完之后我写了一段感想;看别人写书,听别人讲书,然后自己来读书。我见过很多急功近利的人,也听过很多脚踏实地的人,他们都在表达自己,只是前者转瞬即逝,后者却被历史永远的铭记。我曾经一无所有,自卑,内心空虚而且彷徨不知所措。现在依旧一无所有,但我不再害怕未来。因为,我遇见了未知。
去年的4月20号这一天,我无意间刷到了一条计划打卡《樊登读书》100天的朋友圈,我感到非常好奇,怎么会有人在一个读书软件坚持打卡100天之久,就去搜索一下这个APP,并且下载了下来。这一下载不得了,免费试用听了一本书之后,立马就被它俘获,当即花了300多元开了一年的会员,全场几百本书籍都可以听了。然后每天都听,而且还不满足于听讲书人讲,还得去找来书自己读几遍。当我发现这个世界竟然有这么多好书,让我眼界大开,我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的激动和振奋。我甚至对自己说,大一大二这两年白过了,从现在开始要好好阅读。从此我就迷上阅读,我开始遇见未知,我开始超越自卑。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内心变得平静,充实。我突然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有段时间甚至觉得自己十几年的学都白上了,除了会考试做几个题目之外,其他什么也不会。
我是一个看到一条对我的成长有利的建议就会立马去实践的人。这一点我经过了多次的自我验证。我不断的听各种各样的书,看各种各样的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觉得小学,中学这十年被应试教育压得太紧了吧。所谓的十年寒窗,其实也就是多认识了几个人,多学了几百个字,多做了几张试卷而已。除了枯燥的教科书我几乎没有读过几本像样的书籍,一方面没时间,同时也找不到。
当最初听完那一本书的时候,我的大脑仿佛被电击了似的,一下子激活了某种感觉。就想打开了某个尘封已久的开关。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去年下半年,是我大三的第一个学期。这是我最充实的一个学期,同时也是我“叛逆”的一个学期。国庆节回来,搞完一些业务之后。我开始一头扎进阅读。平时课也挺多的,但是我经常翘课,经常一个人在寝室拿着手机看书(当时学校图书馆在翻修),就看那些我听过的书,而不是学校发的课本。那时,我每个星期阅读30个小时左右。没错,不去上课就在寝室看书。这个理由似乎让人觉得既可笑,又可敬,令人啼笑皆非。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没人知道在干嘛,也没人在意。一个礼拜可能就去上一两天课,其他都翘掉了。期末结束时,考试考了7门,我挂了5门,在班上倒数第一。当然,这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但是我完全接受这个结果。古人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我当时就把我的签名换成了这句话。
如果再让我选一次,我依旧会那样去选择。因为我觉得很值得。我没有认为自己读了几本书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相反,我感到自己越来越无知,有时候甚至会感到心慌,心跳加速,会觉得为什么自己如此的无知。我不敢有半点的骄傲,有的只是无尽渴望的探索和求知。渐渐的,我把它当做一种乐趣,融入了我的生活,融入了我的血液。我平时花钱是比较谨慎的,但是花钱买这些知识付费的产品以及买书,我眼睛都不带眨一下。去年双十一我买了13本书,其他啥也没买,就当做收藏了。我不是什么有钱人,我的支出很多都是靠自己去兼职赚来的,我很少向家里要钱。
我想很多人可能难以理解我的这种行为,甚至会觉得我是一个怪人。其实倒也无所谓,别人不理解那是他们的事,跟我没关系。特别喜欢周国平先生的一句话,他说: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这个世界没有唯一正确的生活方式,只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