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兴坪记
几天来,与老天处的挺好。白天,他休息,我去玩儿:晚上,我休息,他下雨。所以,明知道天气预报说有雨,还是坚持去兴坪的行程。
早八点,花25元车票,在桂林北站坐上去阳朔的动车。由于是始发站,车厢里的乘客稀稀落落。两个老外的辫子格外显眼,一个细的像鞭子,一的粗的像马尾。俩老外和我们一块儿上车,25分钟后,又一块儿出了阳朔高铁站,还一块儿买了5块钱去兴坪的专线车票。车上车下,两条辫子始终没离开大家的视线。
到兴坪下车,许是美景吸引力更大的缘故,竟不知何时与辫子老外分了手。
老天和老外一样,不来打扰我们欣赏美景,说好的雨没有一点儿要下的意思。太阳也没有出来,空中弥漫着凉爽与润滑。走在如画的江边,脚步不由得愈来愈轻快。
在兴坪码头,有的人迫不及待上了船,游到画中。大多数人则是走在江边,寻找着20人民币背面图案的真实版。一处、两处、三处,标着最佳观赏位置,且免费使用的地方一会儿见到一个。拿出张钞票,比对着,观赏着,拍照着。每处都很像,却都好象差点儿意思。
有人拿着专业相机,招呼人们,免费给拍照,指导大家摆出各种pose,紧接着旁边电脑上就显示出来。喜欢,就冲洗几张,20元一张。不喜欢,就直接删除。为了让人们拍照更入戏,还有披蓑衣、顶斗笠、肩扛鱼鹰的老人可以合影,也是要掏20元。朝板山的观赏处,遇见背面图案的男主角,也是可以合个影的。
码头上,有正现的售票处在卖游船和竹筏票,几十元一位。也有随时拦下游客,兜售船票的,开始一百一位,看着没有要买的意思,便主动降价,八十、六十、五十,直到你动了心。
大多数人都上了船,江中热闹起来。坚持在岸边观赏的我们,人少的可怜,从朝板山码头,到九马画山,近三个小时的行程中,仅遇到了四五拨。船上的人作画中游,岸上的作赏画人,各有秋千,各得其乐。
像古代上朝时大臣手持朝板的朝板山、像金元宝银元宝的元宝山,还有浩浩荡荡漓江水、竹筏老人鱼鹰,一一收入手机相册。直到看见一个叫黄布的地儿,才猛然想起“黄布倒影”之个词。连忙翻出相册,找到与20元钞票比对的照片,编辑加工一凡,背面图案的韵味就出现在手机中。发个朋友圈,旋即收到评论“黄布倒影?”,心虚地回复“稍有加工”。
走走停停,到九马画山时,已过中午。一则有点儿累,一则有点儿饿,决定乘观光车回兴坪。先坐在车站廊亭长椅上小憩,吃点儿零食喝口水垫补垫补。一中年女子凑上来拉话,说都到了景区,该进去看看。又说一百元包括渡船观光车,还带导游。见没有要去的意思,就开始帮着算帐,坐观光车回兴坪俩人40元,渡船俩人30元,景区观光车俩人40,仅收一百元,导游费都没加。“70元”,“90元”,”80元”,“成交”。
过得江来,回头望对岸山体,斑斓山石与绿植纵横交织,俨然一幅巨型壁画。女子手指着帮我们辨识画中马匹,或仰首、或盘卧、或垂于江中饮水,一匹、两匹、三匹,数到六匹,女子说再也辨不出了。“那谁能辨出呢?”“民间歌谣说:看出七匹中榜眼,能看九匹状元郎。”只好拍照留念,日后慢慢来辨。
女子的丈夫开观光三轮过来,我们坐上去。留下电话号码,女子便告别回对岸揽客去了。
司机边开车边介绍周过风景,当地口音有些重,只听明白个片言支语,但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什么笔山,是用来画马的(有诗云:应是天公醉时笔,重重粉墨尚纵横,猜这山应叫醉笔山):青蛙跳海山,很是形象;骆驼山骆峰明显,尾巴翘的很高。到甲天下的小路口下车,我们去景点,司机又回去拉别的游客。
一米多宽的石路弯弯曲曲,在林萌中延伸。转过几道弯,一条小溪潺潺而至,穿过小路,流入江中。漓江宽阔的水面,也就在眼前了。对岸山形态万端,变幻着花样倒影江中。这就是当地人说的甲天下了,游人纷纷驻足观尝、拍照。
沿石路回返,电话打过去,开三轮过来接的换作那个女子。车开后,女子说景区内的相公山可以上去,大概十几分钟时间,在山上可以看到漓江一弯的壮景,有人还专门到山上去看日出,看云海。说着,雨淅淅沥沥下了起来,相公山是去不成了,留给下次吧。
车到一新翻修房前,女子说稍等收一收衣服。房前院子里晾的衣服已在雨中,女子迅速将其收至房内。回到车上说,孩子们去外面上学,家里只剩夫妻两人,一忙起来啥也顾不上。又说曾开过民宿,人手不够就停了。我们问当地民宿价位,回答说百十块起价,多种形式。
再次来到九马画山,又数一遍,还是没超过六匹,想是与榜眼无缘了。
女子安排人用摩托带我们回兴坪。摩托手是年轻女子,开起车来却呼呼生风,上坡下坡,大弯小弯,丝豪不减速,还偶尔掏出手机打个电话。在后座的我们,紧紧握着行李架,一点也不敢放松。
终于来到车站,找到班车,要价40,讲讲价,30上车,一路飞奔,回到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