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封完诸侯后,诸侯打道回“国”,项羽决定将“义帝”楚怀王熊心迁徙到长沙郴县,但暗中却下令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杀义帝于途中。
项羽杀义帝,可谓郁愤填膺,他知道自己的暴烈令楚怀王噤若寒蝉,只能私下里进行遏制,“怀王之约”便让刘邦得了一个大便宜。项羽对手下将领们说过:怀王是我项羽所立,没有功劳勋阀,岂能专断主持天下公约!天下纷乱之初,暂时拥立六国后人为王以诛伐暴秦。我亲身被坚执锐野战,风餐露宿三年,终于灭秦定天下,还不是靠诸位将领和我项羽的力量。
若凭单打独斗,也许一百个刘邦都不够项羽塞牙缝的。然而刘邦天生具有一种能力,不会刻意隐藏自己的缺陷和短板,幸亏如此,他能够及时得到辅佐大臣们的进言献策:退居汉中时,张良劝他烧毁栈道,他悟为此乃韬光养晦之举,依张良计;张良“借箸为筹”,他大骂劝他重立六国后人的臭书生,险些误了定国安邦的大事,依张良计;韩信拥兵自重于齐地,要求刘邦封自己为“假齐王”,受困于广武的刘邦破口大骂韩信不救援反讨封狼子野心云云,张良、陈平适时提醒,刘邦于是封了韩信为正齐王,依张良、陈平计;项羽和刘邦签订“鸿沟之约”后,放了被扣压的刘邦父刘邦妻,项羽以为中分天下,就领兵东去,没料想刘邦依从张良、陈平之计,率兵紧追不舍,使项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在形胜地利上的战略决策,刘邦显然胜于项羽,据关中、拔荥阳、守敖仓、取成皋、军广武,无不受益于身边的这些谋略出众的辅佐大臣们。
在定都洛阳后,刘邦曾对群臣恳切说道: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镇守国土,抚慰百姓,提供饷银,不绝粮草,我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我只是知人善任,发挥所长,所以才能夺取天下。刘邦用人是用到极致的,俨如《孙子兵法》所言“将能君不御者胜”。英雄不问出处,刘邦更是践行至化境,除张良出身贵族外,余皆草根:萧何、曹参小吏,周勃吹鼓手,韩信市井混混,灌婴布贩,彭越强盗,陈平游士,樊哙狗屠,娄敬车夫。
但刘邦将他们形成了一只拳头,一只笑傲江湖并笑到了最后的拳头。
刘邦率领五路诸侯兵马计有五十六万攻下彭城,项羽闻讯后亲率精兵三万救援,项羽军从早晨始由萧县自西而东,至午时打到彭城,大破刘邦军,杀汉兵十余万。刘邦军溃逃南山,项羽率军追至灵壁东阻拦,肝胆俱裂的汉兵落入睢水十余万,睢水一度为之不流。项羽军如铁桶般包围了刘邦军,适时一阵巨风来袭,吹乱了项羽军的阵型,刘邦趁机领数十骑兵逃之夭夭。刘邦逃到下邑,收罗亡命流窜的散卒带至荥阳,得到消息的各路败军先后前来会合,萧何在关中发动那些没有造册的百姓踊跃参军投奔刘邦,使得刘邦的元气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刘邦军势也在短时间内得以重振。
项羽在范增的建议下,与范增合围荥阳,打算消灭刘邦,刘邦非常害怕,采取陈平的计策,离间项羽和范增,项羽不知是计未经深思,于是剥夺了范增的权利,范增没料想项羽竟然会听信谗言,怀疑自己和刘邦有勾结,十分气愤,于是告老还乡,因气急病发亡故途中。
韩信、张良、英布、陈平等奇才,原来都是项羽账下的,因为受不了项羽的刚愎自用,自信一己武力,自认为“力拔山兮气盖世”,转而投奔刘邦,建立了旷世功勋。
想起忠心项羽的范增最后亦不得善终,心有隐痛。范增曾提醒项羽,刘邦在山东时贪财好色,入关后却不取财物女人,志向不小,应该趁早杀了刘邦。在“鸿门宴”上,范增示意项庄席间舞剑,伺机刺杀刘邦,给项羽使眼色,摔东西,令下决心。可项羽却抱定明人不做暗事,认为这样做有辱自己的贵族身份,于是便没有了于是。但,一言以蔽之,项羽因此成就了刘邦的帝业。
直至垓下之战,项羽殒命,基于《史书》、《汉书》的记载,似有项羽战死定远东城之嫌,故以殒命概之。
无论项羽是东城战死,还是乌江自刎。丝毫不影响项羽出身名门,少有大志,勇猛过人,与心上人虞姬终身厮守,不离不弃,侠骨柔情,实乃响当当的男子汉。他的神武气吞山河,他的战争杰作巨鹿决战和彭城会战,早已写进了世界战争名史篇中。他善于作破釜沉舟的殊死决战和对敌实施摧枯拉朽的奇袭,每令他的敌人闻风丧胆,项羽担得起战神这个不朽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