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感于世事更易无常,人心变换难以捉摸,故作此篇,名曰怪诞心理二三谈,因之。
他叫史浩仁,不过从小到大,人们更喜欢叫他名字的后两个字——“浩仁”。
的确也像大家所叫的那样,他是一个好人。
这年头说好人总会带点不同寻常的意思,大白天的如果有人对你说“你真是一个好人”还真的有点不正常。
奇怪的社会。
滴!好人卡。
声音真是清脆。
接着说。
他从小到大还真没干过什么出格的事,在课堂上遵守纪律,在家里认真听父母教诲,总之做的尽善尽美,但并不是左邻右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说的不好听的话,就是平庸。
也许是天生性格使然抑或后天教育使然,他也很是谦逊,或者夸张一些,唯唯诺诺像只死老鼠,绝对并不是那种锋芒毕露的锥子,一眼就能被别人识别出来,而是永远安安稳稳的,在一个角落里坐下,把光啊热啊统统藏在身后,然后像是小丑一样,面带微笑,静静地看着周遭的一切。
后来啊,他也像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一样,升学升学再升学, 平淡的不能够再平淡。
偶尔他也会尝试性地去担任一些职责。
他真的是做的很好,至少他在心里是这样认为的。
“略微有些自大呢。”慵懒的声音总是会在心里淡淡地说道。
别人不容易做的事情,他总是自告奋勇地去做,有时候会累的头晕眼花,心也会绕的特烦,可他还是“乐此不疲”。
他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事情抛到脑后,不属于自己的事情优先级总是最高的。
得到别人的夸赞或者感激才能尝试着去认同自己,不然的话,就找不到自己存活的价值。
将自己重要的东西维系在他人的身上,这样的一生,肯定会是毫无意义。
他明白吧也许,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去做,维持目前的状态,大概就是最节能的方案。
这样的人,之前有一个叫雷锋的,他总是在想,是不是,那个总得到别人赞扬的人,内心也是这样的脆弱以及孤独。
在别人的赞扬声里感谢语里,勉强寻找一点慰藉。
会这样想的人,应该不会很多吧,他总是在心里这样自言自语着。
从小到大,他的想法就很怪异,用这个时代的话来说,大概就是脑洞比较大吧。
还在初中的时候,学屈原那一节时,老师在上面咿咿呀呀地说着屈原如何忠君如何爱国如何又不为世所容纳最终怀恨跳江而死。
他感觉自己快听的睡着了,实在忍不住了,侧着身子对同桌小声嘀咕着,屈原他啊,应该就是那时候喝多了,不小心掉到河里淹死了。
当然后来他站了一节课。
历史说到底,可信度极低,课本上的东西,历来用处就像以往的“八股文”吧。
但前提是,八股文的确为历史事实。
后来他读到一本名叫《澜本嫁衣》书,里面讲到不能够相信任何人,只有自己值得依靠。
最可笑的应该是那种并没有见识过多少世界,却轻易地把书中的东西反反复复地在心中叨念并信以为真。
还口口声声地说感同身受,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的确有点奉为圭臬了。
在一定时期这条法则还是行得通的,譬如遇到难题独立思考总比合作来的畅快,何况考试升学的话,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吧。
可时间长了,一种东西贯彻到了骨子里,也就不想依赖其他人了。
可能的确是有点喜欢独立做事的感觉,可是在心里冥冥之中有一个声音告诉他,不是这样的。
这也是他所自认为的怪诞心理——本能的认为别人做不好,所以必须要自己来做才可以。
但并不是蔑视,而是独立习惯了,对他人能否做好本能上的一些不信任。
细想也真的是可怕。
那么社会上会不会也是这样,根本不存在什么“吃亏是福”的原则,而是因为这个原因。
他不知道,他对自己的虚伪感到可怕。
或者,不如说是社会。
一方面需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而另一方面却又无比地不相信给予评价的一些东西。
所谓的“过河拆桥”是这样吗?
还是说人性向来肮脏?
他茫然的眼神望向湛蓝的天空,可是天空白净的像是轻轻浅浅的女孩,哪里会有答案?
平时里,当然也少不了团队合作,他也不排斥,总之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他也许会提到大大小小若干的点子,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并且这些点子主意啊都能够落到实处,这时候他啊,想必也是会有满满的成就感的吧。
可是他又不想做领导者,只想默默地,在幕后工作。
并不只是幕后。
他内心实际向往的是那种“幕后boss”的感觉,不知名,但却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像是,冥冥之中运转着世事的那只手。
应该也是一个怪诞的心理吧,放之社会,哎呀算了,他不敢想了。
他到底是怎么样的存在?
人心又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人啊,本就是最难以捉摸的物种。
尤其人心。
但他还是善良的吧,或许吧。
那片天空上,星子兀自闪耀着,偌大的世界,每个人都难免是一座孤岛。
他多多少少某些方面上有点像是那个名叫碇真嗣的男孩呢。
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原型或多或少的就是碇真嗣。
那么作者的话,是不是全都可以相信呢?
相信的话,那他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