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后,我再一次踏进小学的校园,身上却冠以了“老师”的称号。身份与角色的转换,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敬畏感,也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了新鲜的体验,更难得的是对“学生”有了全新的认识。
随着教育在奴隶社会产生后,就不断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教育自身的变化带动了教师职业的不断转变与学生发展的全面化。以师为尊的师生关系已经被时代所唾弃,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友爱。
十多年前的自己,还是个懵懂的小孩子,眼中的老师是有权威而又不可侵犯的,而如今的初为人师的我在学生的眼中是一个新的朋友,他们不再以师为尊,力图通过和我打成一片。生活的体验就在不断感受中形成,在不断的体验相处中,我发现以朋友的身份去和学生相处收获的和谐融洽远比高高竖起老师架子所得到多得多。谁人不犯错,作为学生的孩子亦是如此。
总在时间的摸爬滚打中才会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方式,虽然一开始也许会碰壁,但是在撞了南墙之后才会继续勇敢下去。我就是在这样子过程中,渐渐意识到:以平等视角去对待还是孩子的学生,才是我和学生相处最舒服的模式。这也将是我往后追求的与学生相处的模式——亦师亦友。
一开始为了树立老师的威严,不苟言笑成为了我面对学生的面孔,我会严肃地和他们说话,会以成人的标准要求他们。显然,这种专制型的管理方式,就像是一层薄膜把我与学生距离隔开了。我感受不到我作为一个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感受不到学生对我的那种依赖感。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批评成为了惯用的手段,最终的结局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对我产生了抵触感。于是我开始反思,在我的学生生涯中,亦师亦友一直是我最期待的师生关系,那为何角色互换之后我却没有意识到这种我所期待的师生关系也可以在自己成为一个教师之后所追求的呢?
我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每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以及结果,我尝试以朋友的口吻与学生聊天,我尝试融进他们的圈子。倾听成为了一种舒服的方式,倾诉成为了一种常态,亲密感很快就取而代之从前的抵触感了。“他们只是孩子而已”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声音不断在我心底有回响,平等和孩子相处才是最舒服的相处方式。看到情绪莫名不好的学生,心平气和的聊天方式才是打开学生心结的良药;看到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慢慢引导他们发现错误才是最终的追求。现在,见证他们每天的成长变化居然成为了我最大的期待,慢慢的,这群孩子带给我的更多是感动。他们会和我分享周末发生的趣事,会把上其他课程学到的东西告诉我 ,会分享他们拥有的零食,最暖心还是那一句句“老师”。平等视角 看学生,也不过是曾经小时候的我们而已,既然拥有过相同的经历,那为何不能感同身受去感受孩子们的成长呢?
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学生,总是以“你要”的口吻去命令学生,却忽略了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本身就是需要被教育与引导的。慢慢地我发现,我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学习与探索的东西还很多,期待在成为教师的这条路上我能成为自己最初期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