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是《三国演义》读者们最喜爱的角色,他在罗贯中笔下,简直就是一个完人。正因如此,许多读者对赵云的待遇感到不满,因为从没见过赵云独自领兵作战,不是保护家眷就是在主公前面当先锋,要不就是在诸葛亮授意下,你只需如此如此,再这般这般,简直就不给赵子龙自己做主的机会。
而其他人呢,关云长独自守荆州,张飞在入川时与诸葛亮兵分两路,在巴郡还义释严颜(另一路就是诸葛亮领着赵云),连魏延都能在刘备取得汉中之后被封为汉中太守、镇远将军,成为一方军区司令,可赵云却一直呆在领导身边,没有外放独当一面的机会。
更让人生气的是,赵云虽然被封为“五虎上将”,但却几乎是兵权最小的一个。而且这五虎上将是罗贯中封的,历史上并没真实存在。从蜀中大将的地位来看,即便刘备真的封了五虎上将,魏延也是要取代赵云位置的。
《三国志》确实是把“关张赵马黄”列在一起做传,原因时魏延因为诸葛亮死后被污谋反,受到灭族处理,这个位置就空给了赵子龙。
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 记录了赵云赫赫战功,长坂坡救阿斗、截江夺阿斗、赵子龙一身是胆,这些都是无可争议的战功。而同样记载下的是,赵云一直没有被刘备封侯,知道后主刘禅即位登基,才封了赵云侯爵。
所以后世人很为赵云鸣不平,也正因如此,后世的文艺作品里,一直都把常山赵子龙塑造的高大全,几乎没有一处缺点。
那么,为何刘备生前不厚待这位一起创业的老战友呢?
其实,刘备也有自己的苦衷。
一是赵云的职位很吃亏。
在夺得荆州和西川之前,刘备流浪了全国大部分地区,从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终于在新野有了自己的一处地盘,有了少部分兵力。
在这期间,赵云的定位一直都是护卫队长一样的人物。这样的身份,是很难去前线战场上立下许多战功的,更多的是保护家眷,护送主母和少主。所以才有长坂坡赵云带着阿斗突围的事情发生,其他人都跟主公在一起呢。
大家可以联想一下《鹿鼎记》,陈近南是台湾郑家军事,而武艺与他差不了太多的冯锡范只是个卫队队长,所以陈近南能跑到这边来创立天地会反清复明,而冯锡范只能一直跟在郑克塽身边,做个保镖。
二是赵云的身份很尴尬
东汉时期,是一个讲究出身的社会,所以袁绍家四世三公会被尊崇,刘备逢人遍说自己是帝室之胄,中山靖王之后。
刘备自封汉中王时,手下的兵马里,人员成分很杂。
老部下当中关羽张飞赵云都不是什么大家族出身,但战功很大,大舅子糜竺是徐州的大财主,荆州兵代表是黄忠黄汉升,以及魏延魏文长,其中黄忠还刚刚斩了夏侯渊,立了一场大功劳。
马超投降过来,虽然拿下了成都,但比起前面几位不算劳苦功高,但他是名门之后,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而且马超在西凉方面很有威信,再者马超有正牌朝廷封的官,都亭侯、偏将军。关羽一直很看中的汉寿亭侯,也不过跟马超一个级别。再加上刚取到的西川兵马,要跟着自己过好日子呢,也不能不照顾一下。
刘备作为一把手,各方各面都要考虑到,自己老部下这边只能让出点位置给旁人了。而关羽张飞是结义兄弟,那就只能牺牲一下自己身边一直任劳任怨的赵云了。
三是赵云的性格很淡泊
上面说到刘备的苦衷,而赵云也确实很能替领导分忧,正史里写:“时议者欲以成都名田宅分赐诸将。赵云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
赵云说霍去病都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现在国贼还在那里,只有等天下安定了再考虑个人荣辱之事。
你看看赵云的胸怀,在对比下关羽的气量:关羽听说马超厉害,就想去比试比试;看到黄忠排上了“五虎上将”,就满腹牢骚。所以吃亏让位这种事让关羽干,想都不要想。
正因如此,赵云的爵位一直不高,直到后主登基,而且前面那些位老资格们已经死的差不多了,才轮到了赵云。
赵云戎马一生,虽然以霍去病为榜样,但却差点学成了“难封”的李广,好在刘禅很实在,一上位就给了赵云爵位。
“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不知道赵云在得到封赐时,想起先帝的音容笑貌,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