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代教师世家、本人也老师出身的我,对此问题有发言权。
此问蕴含了三层意思:老师以成绩作为对学生唯一评判标准;老师对学生作了终极评判;眼睛盯着三好学生的错处。因此,此问大概率是一位成绩差还嫉妒心很强的人提出的,如果是成年人,不但不理解教育、老师,还是一位极端自我、敏感、自私的人。
但确实存在问题描述的现象,却不该以此批判老师,因为这个现象是合情合理的。
成绩好的学生,精力放在学习上,不会出大问题。
对学生的“好坏”敏感,只会是小学与初中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与老师,一定会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只要不是天生弱智与愚笨,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出现成绩“好坏”的差异,只是学生的精力投入方向的差异。专注学习的则好,贪玩――“坏学生”也就是玩心大而已,则成绩会不好。
投入学习的人,没有精力出错,而玩心大的孩子,将有一系列的错误接踵而至,如迟到、旷课、打架甚至于可能小偷小摸、拉帮结派,最深重的是与社会人士容易牵连,带来一系列风险。
任何老师,在第一次面对一个班级的时候,对每个学生还都是一样相待的,几个月之后,会将更多精力偏向问题学生。而此时就会第一次表现出似乎偏爱好学生――和颜悦色、有求必应、表彰。其实,这是老师安抚“好学生”,也为“坏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所以对“好学生”是安抚,正因为精力更多投入到了坏学生。
对问题学生的偏重不会太久,一般不会超过两个学期即一年。因为,对于那些“实在不能教化的学生”,就由“教化”转为看管,防止出事故,而更多精力放到了成绩好的学生之上。
老师明白少年人的嫉妒心――成人都明白,知道表彰好学生,问题生会不高兴,但这是数育的一种方式:激励。激那与引导,是教育的主要方式。
好学生也会犯错,各种错都可能犯,甚至轮流犯一遍。但那是少年人成长的过程,老师会提醒与批评,但因其精力在学习,所以,只需要提醒就够了。而随学习能力增强,他们也会自己设计人生,防止错误。所以,对于偶然出错,就显得宽容。
好学生偶然犯错,坏学生习惯性的甚至专门犯错,性质相同吗?
老师绝对不会仅凭成绩为学生人生定性的。
社会、家长、学生对老师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老师是学生人生的塑造者与评判者。因此,对老师似乎分出的“好学生”“坏学生”耿耿于怀。
首先,学校与老师评价学生,绝不是简单的二元莫式,非此即彼,反而更加近似于是“一元模式”,即说某个学生好,不等于是说其他学生不好,而是纯粹的简单的表彰该学生真正的“好”的一面。
其次,老师其实就是在看护孩子成长的同时,传授他担责时段应授于学生的知识、学习方法与学习的习惯。
第三,影响学生人生的,家庭、家长与社会更大,教书育人,是教育的责任,不是任何个体老师能够承担的。
第四,学生,是班级、学校的一员,班级与学校,都是社会的一种组织机构。任何组织机构都有自己的规则、章程、文化与道德标准;任何成员,都要遵守组织规则,享有权利,但也必须承担责任与义务。此因,老师作为学生所在机构的代表与工作负责人,需要对学生这个阶段作评价与结论。
第五,虽有评论,还是只代表这一个阶段,并只是在学校的表现,如果学生当成人生结论,是自己犯了认识的错误――更多是面子因素,或者后续人生不好找推脱的理由。
毫不客气地讲,如果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过人身、性别的伤害与侮辱性惩罚,那么,只有自己失败的人生,绝不会有误你的老师!
老师从来不是问题学生的保姆
很多曾经的问题学生,一出校门甚至未出校门就对学校与老师冷嘲热讽,怪老师当年不重视自己。
很少有老师会因此发声,更多的是还道歉,我对这些老师由衷地敬佩!
想想吧,那种说法是多荒谬多自私多无耻多下流多无礼:老师是面向全班的,不论是二十人还是四十人。他不仅要传授知识的备课、讲授与批改,还要管理班级,与每一个学生与家长互动,如果与学生谈心半小时,一人一次,多少时间?
老师也是人,是公民,有自己的生活、情感、家庭与亲人,自己还要学习与时俱进呢!
请“问题学生”们想想吧,老师与你们交流花了多少时间?你们比任何一个“好学生”受老师的恩惠都更多,老师是你们最该感恩的人!
其实,老师都可以不这样做的,因为面对孩子群,要管好很容易。他们所以还如此投入精力,是人性,是师德,是慈爱,是对一个可能出错人生的人的担心与怜悯。他们真的可以不如此做,不信,去查查任何规订老师职责们规、章、条、法、律吧,看看有要求吗?再去看看老师的薪酬表吧,他们这样尽责,会加奖金涨工资吗?
老师不是问题学生的保姆,但伟大的他们自觉地做了!
学校,素质教育,大范围是培养遵纪守规、识字明文的公民,高级责任是为国家、社会、人类发现、保育、培养、输送可成为高精尖人才的苗子――钟爱学习优秀的学生,问心无愧,天经地义,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