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奥斯卡小金人,终于名花有主了。
之前从提名数量来看,《宠儿》和《罗马》以 10 项提名领跑,是本届奥斯卡的两大热门。
拿了这么多提名,不拿奖的话,怎么对得起这么多爱它们的观众?
果不其然,横扫了金狮奖、金球奖的这匹「黑马」不负众望,拿下了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
虽然惜败《绿皮书》错失最佳影片,但导演阿方索·卡隆,毫无悬念的拿下了最佳导演。
那今天,蒂姐就和大家聊聊这部「奥斯卡最大赢家」——
罗马
片名中的罗马不是指意大利的罗马,而是墨西哥的一个街区的名字。
这是墨西哥传统的中产阶级社区,也是故事的发生地。
虽然此罗马非彼罗马,但是影片的气质风格,却和意大利罗马,这个文艺复兴的故乡非常吻合。
它是一部典型又纯粹的艺术片,全程黑白影像,浓浓的复古怀旧味道。
在第 75 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该片摘得金狮奖。
爱它的人将它捧上天,但也有人吐槽它乏味、平淡,几乎看不下去。
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对艺术片来说也是司空见惯。
孰是孰非不好一言蔽之。
但如果你没有恬淡的心境,看看影评就可以了。
即使你做好了准备,沉下了性子。
但《罗马》的开场节奏,可能还是会慢到你无法忍受。
上世纪 70 年代,墨西哥罗马社区。
克里奥是一户有四个孩子家庭的保姆,电影就从她打扫、清洗、做家务开始。
她去屋子里取东西,影片就给出这样的静态镜头,持续时长至少 5 秒。
再到另一个房子取东西,继续是静态的空镜头......
所有镜头的推拉摇移,都异常缓慢且匀速,摄像不是一般的气定神闲。
Emmm,这是要给急脾气磨性子的操作吗?
身为保姆的女主,相貌平平,沉默寡言。
虽深得主人家四个孩子的喜爱,但每日依旧本本分分地干活。
即使在床上被男友撩,也是一副单纯和安静的模样。
总之,有一种佛系兼圣母的气质。
但这只是爆发之前片刻的宁静,这个看似美满的家庭,已有汩汩暗流。
女主人索菲亚的医生丈夫,貌似是因出差而离家,实际上已经有了二心。
克里奥怀孕了,但男友提了裤子不认账。
不过这个两个不同阶层的墨西哥女人,在遭遇了男友和老公的抛弃与背叛之后,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默默承受,抱团取暖。
索菲亚非但没有解雇怀孕的克里奥,还带她去医院检查。
她带着孩子们和克里奥到乡间参加新年派对,克里奥对即将到来的新生命充满期待。
乡间的池塘、水草,嘻戏的孩子,野餐的人们......
还有聚会时的CD、酒杯.....
这些本是平平无奇的景物,但因为对构图和光线的运用臻于化境,每一帧画面都好看到要屏住呼吸。
有渣男,但非但没有撕逼和狗血,还被导演拍出了一种莫名的高级感。
所以,谁说好的电影一定要以故事取胜。
有些影片,单靠营造出的意境和氛围,就足以让人沉醉。
《罗马》的导演,是好莱坞著名的「墨西哥三杰」之一——阿方索·卡隆。
阿方索·卡隆、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吉尔莫·德尔·托罗。
这三位杰出的墨西哥导演,在好莱坞刮起了一股强劲的墨西哥旋风。
阿方索·卡隆,早在 2012 年就凭借的《地心引力》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名字很拗口,但人却很强。
凭借《鸟人》和《荒野猎人》蝉联 2015 和 2016 两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吉尔莫·德尔·托罗,则是去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得主,作品是《水形物语》。
所以有预测认为,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小金人,在这三杰中转了一圈后,今年又要转到阿方索 卡隆的手中。
不出所料,结果正是如此。
不过,卡隆不但是《罗马》的导演,还是《罗马》的编剧。
《罗马》就是它个人的成长经历。
据说他就是影片里四个孩子中的一个,影片的最后,打出了「献给莉波」的字幕。
莉波就是他们家的保姆,也是克里奥的原型。
毫无疑问,卡隆是个坚定的女性崇拜主义者。
他对两性的态度,黑白对立,爱憎分明,甚至有些极端。
克里奥的男友在片中有些突兀地全裸出镜,他坐在床边,巧舌如簧地给克里奥讲自己的苦难。
索菲亚的医生老公每日西装革履地驾车回家,他开的车太大了,虽反复调试,进门时还是磕磕碰碰。
这些都是不留情面的讽刺——男人即使一丝不挂,也不会和你坦诚相见,他们总是在很狼狈又很滑稽地追求不适合自己的东西。
反之,人性的高光瞬间属于女性,索菲亚精心安排了一个契机,告诉孩子们与他们的父亲离婚的决定,冷静平和,不出恶语。
身为生物化学家的她准备换一份全职的工作来养家,她鼓励全家人用积极地心态拥抱未来。
当克里奥奋不顾身地救起两个差点被海浪卷走的孩子时,一家人紧紧相拥。
此刻你会相信,女性的坚韧和顽强,勇敢和博大,有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卡隆对女性的崇拜和讴歌,的确不是惺惺作态或凑热闹。
影片用纪实的手法,还原了克里曼从羊水破裂到分娩的全过程。
真实的再现,比艺术的拔高,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冲击力。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罗马》是一部女性励志的文艺片。
这样说也没错,但卡隆的野心远非如此。
它是一部既私人又宏大的回忆录,将个体的命运嵌入时代的洪流。
如果想对这部影片有更深刻的理解,建议恶补一下 60、70 年代拉美的历史和政经背景。
克里奥在商场挑选婴儿床时,窗外是游行的滚滚人流,街上还发生了流血冲突。
这暗指 1968 年墨西哥奥运会前夕爆发的学生运动。
克里奥产下了一个死婴,这是一种隐喻,象征着本土革命的失败。
剧中人物在闲聊时,时不时会谈及强征乡村土地等纠纷,影片旨在揭露墨西哥经济高速增长期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在乡间庆祝新年时,有人给克里奥倒了一杯酒,还说了一些吉祥的祝福语。
可克里奥刚端起酒杯,就猝不及防地被人撞翻。
杯子碎了,酒撒了一地。
美好的期望是奢侈的,个体的命运总是被时代所撞击、所裹挟。
尤其像克里奥这样卑微的女仆。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些隐喻过于晦涩和厚重,也可以不去理会。
你只需放空心灵去感受这部电影,就如同要用心地感受岁月中每一个普通的日子。
因为这部既粗砺又优雅,既现实又魔幻的影片告诉我们:
每个生命,即使渺小,也有值得书写的史诗。
毎处风景,即使平淡,也有值得回味的隽永。
这部电影有一种摄人心魄的美,这种美,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小岛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