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建军
2020年初, 一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爆发,导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不得不延期开学。为了应对疫情,教育部出台“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的方案。于是乎,网课、线上教学、各种课程资源、各种网络平台工具与技术扑面而来。一场疫情,加速了“互联网+”教育新时代的发展步伐。
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中,作为老师,初期我们时常感到一种无助,一种置身互联网世界中手足无措的恐慌。每个人都切实感觉到“终身学习”时代的来临。中国迈进新时代,教育更要提前迈进新时代,出于教师的责任担当,补上“互联网+新技术”这一课,加深对互联网的理解,是当下最应该开展的工作。
每一个老师都知道,教育教学是离不开网络资源的,但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悖论。许多老师一方面依赖网络资源,另一方面也在自觉不自觉地排斥网络,甚至主张学生远离网络,因为网络不仅是双刃剑,更是洪水猛兽。
固守传统课堂,实体课堂。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训练提升,检测反馈:这样的课重复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但毋庸讳言,多数老师也承认,当下网上课程是丰富多样的,是能够吸引学生的。许多家长,每年也把不菲的资金用于给孩子购买网课。其实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拒绝网络其实就是在做一个掩耳盗铃的游戏。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学校、教师对于互联网教学的使用很少。有的仅仅限于利用微信群语音或发截图照片的方式进行互动,其目的也不过是发挥其监督检查功能。
一场“停课不停学”,让老师突然看到,课还可以这样上。一人授课,几百人同时在线,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足不出户,远程监控,学习不但不停,反而运行地很流畅。
对学优生,理科老师布置几道具有思维含量的题目,避免了重复机械一刀切的训练。对学困生,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题目,避免他们望题兴叹,一筹莫展。
文科老师终于摆脱资料单一的限制,可以让学生多方面搜集素材,寻求更多具有思想碰撞的观点,教学不再“一言堂”,唯教科书马首是瞻。
这些仅仅是最基础的作用。
生物学老师,一个链接就能让学生看到病毒更直观更形象的样子。
地理学科老师,终于不再被时空概念所困扰。
……
或许,这样的网络课堂、空中课堂,这种不局限时空的个性化学习,才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认识到,信息化社会已经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也必然会改变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信息化为个性化的学习创造了条件,超越时空的开放式课堂校园成为时代要求。这个非常时期的“停课不停学”,或许是一个化危为机的教育教育契机,引发的可能是一场颠覆式的教学革命。
诚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何新事物的出现总是伴随激烈的讨论声的。有人说,“直播课堂”只是将传统的课堂远程再现(分录播和直播),不过是突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并没有改变学习方式,只是把传统课堂搬到了网上。
对于这种观点,笔者认为未免消极。要知道,突破时空限制,也就有了进一步突破的可能。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固定在一个班,按照固定的课程表上课,所产生的弊端是有定论的,在此不再赘述。为了突破,许多学校采用选课走班的方式,但在操作起来苦难重重。这个超长假期,在经历一番动荡之后,教学已经成功突破时空,那么分层授课就有了成熟操作的基础,甚至,我们还可以按照学生接受能力分层授课,分层布置学习任务,分层布置作业。
一个网上授课,解决了许多学校难以解决的“选班走课”的难题。这是当下课程改革的瓶颈,我们许多美好设想,都是在最后落实这一环节无疾而终。
但也应该看到,网上教学也有其不可逆的硬伤。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艺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教学的方式竟然是散步和谈话。近代学者罗素的教学方式是对着学生抽烟“逼问”。在谈话和逼问过程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表情、肢体动作、态度都形象地出现在对方眼中,这会让教育更可感,更有温度。而线上教学缺乏情境与实践体验的项目不能让学生做到学习的专注。尤其是当老师看不到每个学生,看不到学生的表情与表现,感觉不到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会让授课老师变得无能为力。
除此之外,网上教学尽管也能产生交流,但只有个人功课没有伙伴支持的学习不能让学生在协作中成长。合作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失去以往的效力。
故而,我们不能执着一端,而应该发挥实体课堂和线上学习两者的长处,互相弥补,争取教学效益最大化。
路径之一,作为学校更应该提前谋划,尽早启动“互联网+”学习方式研究工作。例如,在实体课堂进行常规授课。作业布置与线上辅导都可以采用网上学习的方式。这样的混合动力很可能产生更加美好的教育体验。
路径之二,加强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比如,各学科老师可以依据学生情况,把自己的学生分为三层或多层。比如基础层、提高层,精选层。名称不重要,关键是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或学习能力进行划分。层次确定好了,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建一个群,便于线下管理。
路径之三,加强集体备课。大一点的学校,可以实行备课组集体备课。小一点的农村学校,可以打破界限,实行联合教研。教师将授课内容分成三部分,容易点的,一般的,有难度的。任课老师各自承担相应内容,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合作,优劣得所。
这样的教学管理,不仅能立足课堂,立足学生实际,还能基于学情,基于问题解决,强调反馈与修正提升,其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局限性。加强评价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更能让这种混合教学产生更大效益。
一是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在以往的传统课堂中,学生获得的评价大多来自老师。在被动的应对之下,过多依赖老师的监督评价。如今,在网上学习中需要积极的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习得,自主内化,自我突破,自我建构,这就需要老师、家长平时积极引导,让学生形成更加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是注重资料的整理与学习痕迹的记录。这种智能化学习,网络平台不仅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还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形成关于“完成顺序,时间消耗,落实效果”等过程或结果的数据,这些针对学习行为特征的评价分析,有助于学生评价的个性化显现与升级;同时,评价也不再局限于教师,家长、同学都可以参与进来,丰富了评价的视域与维度。
三是坚持育人为本,因材施教。无论哪种教学方式的变革,都要本着健康第一、因材施教、注重效果的原则,集思广益,充分调动教师、家长、特别是学生的积极性,防止走进由“人灌”到“机灌”的另一死胡同。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总会经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的过程。我想,在构建和谐平安校园过程中都应该少一些被动等待,多一些积极作为。工作中,大胆的假设,小心地求证,扎扎实实地做一些探索,我们的教育或许就能迎来一个新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