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杭州西溪花园,地方比较偏僻,附近条件不怎么样,但离公司很近。今天去公司的路上想顺便理发,其实也就是修一修两边而已,所以在路边看到了一个不怎么样的理发店,就进去了。
地方比较小,只有两个理发师,我并不觉得他们会剪得多好,但我只需要把两边推剪一下,我想这样的基本功哪个理发师应该都可以的。在洗好头发之后,他问我怎么剪,我说两边剪一下,上面一点点,然后他就开始剪了。上个月我是有去做过发型的,头发是向后的,在开始剪得时候他把我的头发往前梳了,开始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因为他是理发师,我觉得他应该能够知道我的发型,有自己的判断。然后他就开始从头顶漩涡那边剪,开始没注意到,剪的不长,它往前面剪得越来越多,我才意识到,他不知道我的头发做过发型,也不知道我的头发是往后梳的(我同事一眼就看出来我做过,而且我进来的时候发型也是往后梳的!即使不知道,他居然也没问)。我就跟他说,我头发是向后的,你剪多了,别再继续了。当时,就觉得这个理发师没能理解我的需求。我就跟他说:“你只需要剪两边就行了,上面不用剪,而且我的头发是向后梳的,做过发型。” 之后就按照我说的,修剪两边,那时候,也只是有点不愉快而已,毕竟剪错了。当时也没把具体需求给他说清楚,毕竟没有沟通好。之前在其它理发店里,理发师都会询问我头发往那边梳(很多时候理发师直接就可以看出来头发又没有做过,往那边梳),下刀剪的时候也比划一下剪多长。所以,造成了平常习惯被动的接收服务,也习惯了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给理发师。
之后继续剪,我就很小心仔细的看,长了就让他剪短一点,剪了一点就看一点。最后,我觉得也差不多了,最后就刮一下寒毛。刮了之后,他拿起打薄的剪刀把我两边的头发剪薄了,这个能理解,是为了上面的头发与两边头发的过渡衔接。但我没想到的是,它没问我(问也没问!)是不是要把上面打薄,就把我上面剪薄了。我跟他说过不要剪上面了,他居然在没问我的情况下,又给下刀了,我当时其实很冒火的,就埋怨了一句:“你把我上面剪薄了“。我不想发火,因为发火也没用,我没凭没据,因为我只是被动的接受理发,一只待宰的羔羊。最后,不该剪的剪了,该剪的两边修的也不整齐,我只怪自己一开始没有把所有的需求给提出来,只怪自己随便选了个路边理发店。我只想剪完头发,付账之后走人。完了绝对给差评。
出来之后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以为我大概说一下他就能明白我的需求,他是个理发师。所以,我不想把具体的需求一一说明,而且规定剪多少,这样对理发师并不好,他有自己的判断和眼光,而且他比我知道发型要怎么做,我是这么想的。但是我没有想到,第一:他并不是一个出色的、能够准确理解客户需求的理发师;第二:他完全按照他自己的判断,没有询问我;第三:我自己的需求和预期只有我自己最清楚。前两样他都不具备,第三样是我自己的问题,我并没有向他说明我具体的需求。虽然从他们店子的装修和员工数量上看,两个位置、两个理发师似乎也并不能给人一种好的感觉,但是人不可貌相,而且百度上面的评价也是挺好的,基于这一点我才进去的。谁成想,结果证明我判断错误了,而且我自己的消费观念也有问题(被动的接收服务)。
那究竟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需求一一说明呢?我觉得是的,要好的用户体验是建立在用户已有预期,然后服务达到用户或超过用户预期才能创造出来的。这里我只说消费者,消费者应该事先尽可能多的将自己的需求一一提出,不管对方是不是专业的服务者或者资深的服务者。服务者就更不用说了,应该事先问清楚用户的需求,同时在服务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征得用户同意再提供服务。比如说:如果你有一个明确的需求和预期,那么你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理发师,也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名牌店子(一般的理发店更不用说),你都应该说清楚你具体的需求;如果没有那么你就也需要尽可能的描述大概,看理发师怎么理解和判断然后再进行沟通。举今天的例子来说,我对自己剪头发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预期和具体需求,就是因为理发师自己的判断和我的心理预期不一致才导致我的不愉快。所以,我刚进去的时候,应该这样说:两边修剪,大概留下0.5CM长;上面修剪不要超过1CM;最后不用打薄(这一点其实在其它地方的理发师是会问的,今天实在特殊);其它的剪的时候再看。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他也不会把上面剪过渡了,也不会打薄了,即使打薄了我也能够有凭有据的跟他理论。
现在的社会是讲究服务至上,用户体验至上的,每个用户都想得到好的用户体验,但是用户体验也是需要用户主动参与和创造的。体验这件事情,如果是双方的,那么需求理解不一致,就会造成结果不一致,那么用户体验就不会好。
在有明确的需求情况下,不要把对方想成自己,在你不说的情况下,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需要什么,你不说,别人就不知道,服务好不好就只能靠运气。所以,请不要觉得多余,请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请不要觉得麻烦,这一点都不麻烦,相反会给你省掉很多不愉快和烦恼。真正好的用户体验是双方共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