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看到很多人在讲: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会在你的气质中呈现”……,但其实如果只是提出这些口号,那就是鸡汤而已。只有知道该如何去做,让读书真的可以带给自己改变,那才是真的“道理”!
我一直都有读书的习惯,但发现有个问题:有时读在兴头,感觉受益良多,但真到读完时却心中空空,又好像什么都没记住。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这种情况出现?
估计会有人说,那你做读书笔记呀。
但,真的是所有书都需要做读书笔记吗?
读书笔记该如何做?把书中重点记录下来?做思维导图?摘抄金句?记录问题?
我们回到读书的目的来看,读书是为了明心智、涨知识、得娱乐。既然我们可以从书中获得的目的不同,自然也就决定了“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书方法”。
假如以后有人告诉你,读书都应该做思维导图或者做读书笔记,那你可以直接忽略他的话了。因为一刀切似的方法肯定存在巨大问题。只有区别对待,才能事半功倍。
读书要根据阅读的目的不同、书的类别不同以及自己可支配的时间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成甲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专门研究“如何学习”的老师。(很妙对不对,学习这事儿也可以专门来研究)。他在一次课程中提到了三种读书方法,听完我觉得大有收获,结合自己的认识,在此,我详细和大家阐释一下。
今天重点讲第一种,希望大家看完后可以把这种方法用起来~
第一种方法:1、停顿读书法(没大块时间的快速阅读)
适合阅读书类:畅销书、非各学科经典书籍、知识汇集类书籍
适合时间:10-20分钟的碎片时间
有不同人都是急性子,希望能够快速看完一本书,并同时有所收获。这种方法就属于可以短时间快速提高效率的一种方法。
但使用这种方法前,需要先明确一个概念:书并不一定非要读完。
关键是读书中的内容,从作者处获得的收获,哪怕只有一个点,这也是书给到我们的真正价值。
这种方法需要准备随时可以记录下想法的设备(纸笔、手机、电脑均可)。
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假如感觉书中某一个点对自己很有启发或者收获,赶紧暂停。把这个点在脑海中过一下,记录下来,并针对此点加以思考,对于自己哪些方面有启发,或者能够从中拓展思考到什么方面,以及自己可能后续的行为有何借鉴。
这样一来,虽然读书的速度很慢,10-20分钟,也可能只读了几页,但是可以深入把书中的收获进行记录,并内化成自己的想法,甚至还能进行现实中的联想,以获得后续行动的力量。
哪怕这本书后面的内容都没有读,也是很有收获的。我们读书时千万别求量,为了读几本书而去读。
举个例子,有一本书我特别喜欢,是早川先生写的《语言学的邀请》,这本书看似属于语义学的范畴,但其实一点都不枯燥艰涩难懂。作者的语言非常生动,有着良好阅读体验的同时,也会给到我们许多新的感悟。只是这本书很厚,我每天花半个多小时,足足读了一个多月,而且目前计划11月份再看一遍。
我记得当时作者在文中提到一个杂志和书籍的“高级”和“低级”之分。作者提出,有些书籍为了让读者读的时候更舒适更爽,会在事实呈现之上,增加许多个人的解读,或者直接给出观点。如此一来,读者不用再花费大量精力去自我解读,同时也有可能获得共鸣感,感觉作者写出来了自己的感受,进而产生强烈认同感。但这样的书却被作者列为了“低级”。原因是,他让读者丧失了自我判断和思考,而只是一位接收作者的观点,书所能带给人的价值非常有限。
而有些书呢,则是表现冷冷的,描写事实,讲逻辑,不会故意煽情。这样的书,如果读者想要得出结论和判断,必须自己的大脑也要同时运转,调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模型去进行解读。这样肯定会更深入,也更“高级”,这样的书不仅客观冷静,而且能让读者更多调动自我意识,如此一来,长时间读这样的书才能有快速长进。
当时作者讲“高级低级”只用了不到一页的篇幅,我看完后, 一下子被戳中。我们去评价一本书时,往往会考量这本书的可读性如何,但是否出了文学作品带来许多阅读的快感以外,更多的书籍要求考量它对我们带来的冲击力和思考可能性。
这本书距今时间已有几十年,但作者好像有预见力一样,不过这也说明其实不同时代的共同之处。比如,联想现在阅读量巨大的公众号,以及我们简书上的内容。一旦出现某个热点,众多写手便蜂拥而至,从各个不同角度、观点去写评论文章。而这其中许多都是作者的一方观点呈现,读者只需要浅层次参与,即,读就可以了。而不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自我代入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这就是“拉低”了我们阅读的质量。
你们看,作者短短一页纸,不仅当时让我停下来思考了许多,在读完了一年后依然还可以记忆如此深刻。这种中断时阅读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在实践中中加以学习和掌握。
BUT,
这种方法也存在弊端,很有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书承载了作者的逻辑框架,只看单点,无法理解整本书的体系。但书的价值除了单点知识外,他们彼此间的关系才更为重要。这就需要运用到另外一种读书方法了,即“主题-要点阅读法”。
时间的关系,今天先和大家分享这一种读书方法,希望大家都可以快速尝试起来。隔段时间我再来写上一篇关于“中断阅读法”的实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