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学生的军训基地看到了浮桥活动,一部分学生肩上扛着木板组成浮桥,其他的学生从浮桥上一块板一块木板爬过去,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班主任从浮桥上爬过去。
班主任也哭了,是因为很担心自己的体重,压疼了学生的肩膀。
在这个环节中,班主任也哭了,是因为很担心自己的体重,压疼了学生的肩膀。
好些孩子哭了。一部分是因为自己好不容易克服了胆怯,从那么高的浮桥上爬过去,还有对为支撑着自己爬过去的那些同学的感激。
那些背浮桥的人他们也哭了,可能是因为真的很痛,也可能是因为他们终于知道自己的力量在关键的时候能扶持别人一把。
这种能量场的流动和平时学生在班级的状态完全不一样,学生们脸上焕发着的光彩和平时在教室抑郁的气氛很不一样,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很不容易,而自己背后付出的原来有那么多人。
我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智有了质的飞跃,有了跃迁式的成长。
其实每一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最初大家都差不多,造成人与人之间巨大差距的是,经受过的不同的场景以及自己不同的认知能力,而在浮桥中有所触动
由于今天的浮桥活动,学生经历过了了解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了解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同时清楚可以为他人做哪些事,这些本身就是心智跃迁的条件。
在古典老师的《跃迁》这本书里,引用了《一代宗师》高手的三个条件:
第一个阶段是“见自己”:能理解自己的优势和局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受不了什么,持续走出舒适区,扩大自己的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见世界”:带着对自己的理解上路,与这个世界碰撞,可能会碰到头破血流,但是开始理解时代的趋势,社会的规则,看到各种人生的可能性。
第三个阶段“见众生:走过了很多的胜胜负负终于理解,要把自己学到的、理解的、坚持的传播出去帮助更多人,这样才能从高手变为一代宗师。
学生在今天的活动中,了解自己的恐惧和局限,同时知道自己能为他人做什么,也知道自己走过的每一步,是有很多人的帮助和扶持,这和在教室里只是负责自己的学习,完全不同,这里有和其他人和这个世界有碰撞,更加清楚自己是谁,更加清楚自己可以做什么。所以他们的心智有心智的跃迁。
同时让我特别触动的点是,可能在学校里很没有自信的孩子,在这里却能大放光彩,我想我们教育的之所以要多元评价是因为每个人的擅长点不一样,如果我们只关注分数,那么在分数上没有优势的同学,只会觉得处处被碾压。
但如果我们有除了分数之外,还有很多的其他评价方式,一个学生在这个方面没有显示的才华,在另外一个方面他却有展示的才华的机会,那么总有一个领域让他找到价值感,他们精神就有寄托。
好像也很理解不爱学习的学生会拼命的打扮自己,或者拼命的去打游戏,拼命的去打篮球,这也是阿德勒说的他们也是在用尽全力去追求自己的价值感。
如果教育评价更加多元,那么就能够引导学生在正向的方面去追求自己的价值感,学生走偏轨道的概率就会大大下降。
换作家长的角度,我很期待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多些类似的历练,有更多让心智更加成熟的机会。在浮桥活动中,对某些学生而言从其中体会到的价值感可能是照进他们生命中的一道光。
另外昨天有一个公开讲话的机会,当时就讲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感谢,一个是有收获,在看到跃迁高手锻炼的三个境界,我觉得后再有公开讲话的机会,应该再拿这三个阶段作为自己的关键词。
见自己:说清楚自己曾经的局限,对自己获得机会的感激,以及自己的优势,并且想持续努力扩大自己能力的决心。
见他人:在和他人的碰撞中,他们给到我自己哪些力量。
见众生:号召大家一起把我们学到的,理解到的,坚持到的,传播出去,帮助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