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放假,在家闲来没事,做了顿回锅肉,突发奇想,记录下体会,与简友分享。
一、简介
回锅肉,又称为熬锅肉,复锅肉,过门香。
四川人常常把吃肉说成打牙祭,打牙祭有一个流传,也是关于回锅肉的:四川人在祭祀时,常用煮熟的二刀坐臀肉敬神,二刀坐臀肉俗称“刀头”,在敬完神后,“刀头”仍然有余温,于是就把肉来炒回锅肉,所以有叫法“好刀敌不过热刀头”也就是常说的:
刀头不论大小,只要热火就好。
由于川菜善用腌煸爆等手法,有诗专门进行描述:
腌腊煸熏爆溜滑,甜酸咸苦香辣麻。
东坡煨焖东坡肉,太白清蒸太白鸭。
诗圣临厨烹蜀笋,文君下灶炒川虾。
百馐百味百盘馔,一菜一格一品花。
川菜擅长用猪肉进行烹制菜肴。口味丰富,俗话有讲:
百菜还是白菜好,猪肉要数煮肉香。
二、回锅肉的关键
在回锅肉的菜谱中,都要涉及一个关键的名词——灯盏窝。灯盏是指“没有灯罩的油灯。”油灯常见的就是古庙里的油灯。回锅肉中的“灯盏窝”是指回锅肉片稍有卷曲,略显凹陷。
好的回锅肉,要求厚薄均匀,肥硬适度,微辣回甜,呈现“灯盏窝”。
2.1 肉的选择
回锅肉通常选用后退二刀坐臀尖最佳,此部位的肉肥四瘦六宽二指余。但是家里炒制常用五花肉,五花肉因肥瘦相间共五层而取名五花,其中瘦肉为三层的称为三线五花肉。回锅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自家制作时,也不太在意肉的选择,但是通常基本要求是肉质需细嫩,肥瘦有度,这样爆炒时才更容易形成“灯盏窝”。
2.2 煮料水温以及去腥
一般来讲煮肉有两种方式:冷水下锅,沸水下锅。
冷水下锅,时间长,有利于肉中异味的渗出。
沸水下锅,时间较短,有利于控制营养元素的流失。
通常熬汤,我们需要冷水下锅,这样有利于肉里的氨基酸物质渗入水中,经过高温分解,形成鲜味物质,利于汤的鲜味形成。
而做回锅肉不是熬汤,因此最好沸水下锅,一般会在冷水中先加入山奈,老姜,将水熬开,使山奈与老姜的味道充分融入水中,然后放入准备好的二刀肉。
在煮制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葱与料酒,葱含有大蒜素,属性为辛,具有解腥作用,料酒也能起到去腥提香的作用。
2.3 肉生熟判断以及切制
解决了去腥以及水温问题,我们需要考虑肉的生熟度,煮肉切忌久煮,久煮的话,会导致瘦肉部分紧缩,失去鲜嫩风味。
如何判断肉的生熟度?一般将肉煮制转白,肉皮稍有变色,就行,可以用筷子测试,一般叫做“断生”,筷子能轻松贯通肉即可。
将肉迅速捞起,一般采用办法是用凉水冷却,也可以放置冰箱冷藏,这样能保证肉切出来是完整的。
肉在冷却后,进行切片,一般是斜着猪肉纹理切,一般切的厚度随自己。
三、其他作料
3.1 蒜苗
炒回锅肉,一般用蒜苗,一般把蒜苗切成斜段,下刀在45度左右。蒜苗经过爆炒后脆嫩鲜香,加之颜色为绿色,与肉片的颜色相适应,就正如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2 调味品
豆瓣,酱油,白糖,花椒,味精,植物油。
四、炒制流程
4.1 热油
加入植物油,植物油最好用菜籽油,待油温升至125°左右,什么概念,就是将手放置上方20厘米感到较高的热度即可。
4.2 下肉
先用中火慢炒,除去水分,待到肉吐油卷曲后,将肉取出。
4.3 炒豆瓣
加入豆瓣,中火炒制,直至豆瓣出油出香。
4.4 炒肉
将肉片倒入,与豆瓣一起炒制,直至颜色金黄,当香味四溢时,加入少量白糖。
4.5 放酱油,花椒粒
少量加入老抽提色,不可多加,否则会冲淡豆瓣呈色,造成色差,使成品成色不足。
4.6 加入蒜苗头
因蒜苗头较厚,先炒,利于去冲鼻味。
4.7 加入蒜苗叶
加入蒜苗叶略炒,保证蒜苗头与蒜苗叶同时成熟。
4.8 加入味精
在要出锅时,加入味精。有利于谷氨酸钠的深入,使成品鲜味十足。
五、判断
5.1 整体
主次分明,颜色鲜明,蒜叶青翠,蒜头嫩白,肉片呈灯盏窝。
5.2 口感
肉片柔嫩,不焦不软,瘦肉不塞牙,肥肉不腻口,蒜苗没有冲鼻味。
5.3 香气
香味层次分明:肉香、蒜苗香、佐料香。
六、炒制技术CCP点
6.1 物料
主辅料要精,根据物料不同,须有不同时间温度调整。
6.2 时间
煮肉时间,炒制时间,加入物料时间。
6.3 温度
煮肉起锅温度,爆炒温度,加作料温度。
参考资料:
1、《回锅肉的灯盏窝》,四川,沈涛。
2、《回锅肉生产中HACCP体系的建立》,南阳师范学院,田龙,张倩芸。
3、《一种回锅肉调料及其生产工艺》,四川自贡百味斋食品有限公司,林群英。
4、《一种速冻调理回锅肉的加工方法》,江南大学,徐学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