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本科阶段学习新闻专业,一次采访业务课让我印象很深。
当时的授课老师在课堂上模拟了一个场景:假如你是某家传媒机构的从业记者,电话那头是某名企的负责人,你想对他做一次人物专访,但事先需要跟他进行沟通接洽,现在你手上有他的联系方式,这个电话你准备怎么打。
老师倒是有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同学们刚入校门,大多白纸一张,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在心里琢磨着措辞。
这时一位同学高高举起右手,胸有成竹状。
老师喊他起来作答,他将拳头伏在耳边,假装手里有电话,含胸驼背,调整语气道:“喂,您好,王总嘛?哎王总您好您好,久仰大名啊,特别崇拜您,想趁您有空的时候,那个,采访您一下,咨询您几个问题,您看您什么时候有时间啊?没时间也没事,我们会一直等,等到您有时间为止,实在是太珍惜这次机会啦,求求您务必满足一下我这个小小的请求,能跟您见一面都三生有幸啊!我这先谢谢您了,再见,王总。”
同学说完这一套后还不忘将手中的“假电话”轻轻地放下,满面春风地回到座位上,等待老师讲评。
2.
老师先问了下我们的感觉:大家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怎么样?
有的同学说好,挺热情,还挺礼貌。有的同学则直言不讳:感觉……差不多,但怎么就是觉得有点贱呢?
大伙呼啦笑开锅,老师也不禁噗嗤了一下。
接着,老师请那位感觉有点贱的同学站起来:这位同学,你来说说,假如你恰好就是刚刚那位同学的采访对象,你就是某名企负责人的话,你会怎么答复他啊?
这位同学先用一分钟的时间找了找“名企负责人”的感觉,潇洒地举起电话,一本正经地说:嗯,你这么仰慕我,我很感动,但不好意思,没时间,再见。
大伙再次笑喷。
老师对大家说: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种情况在你们未来的从业中,乃至人生中都会经常发生,人与人之间打交道,该讲感情时讲感情,但凡涉及到双方厉害,一定要把利益关系拎得清,一味的去谄媚,去迎合,试图用自己单方面的诉求去感动对方,对方充其量给你来个“十动然拒”。
3.
有的同学表示不服:老师,不是说现实很重要吗?现实是什么?是人情往来嘛,你冷冰冰的去跟人家谈,谁惯着你啊?
老师继续耐心解释道:你说的没错,人情往来。但要注意,人情往来这个词汇里面,除了人情,还有往来二字。
“往来”提醒你的是,一切行为发生的主体都是双方,所有的沟通也都是双向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你要求我割让出一定的时间成本去参加你的采访活动,这不是一种施舍,而是一种合作,既然是合作,你起码得告诉我,在这场合作中,我能获得什么,我凭什么要跟你合作而不是别人,凭你嘴甜会说话吗?不好意思,你为了自己的那点小算盘,今天叫人一声哥,明天叫人一声姐,你觉得感情不错,但真到涉及到利益划分那天,你的哥和你的姐谁都不会理你,因为在那些哥哥姐姐眼里:钱是爹。
比较合适的措辞用语应该是这样:您好王总,我是某某传媒机构的工作人员,我们手上掌握着多少多少受众的注意力资源,现在想对您进行一次专访,这次活动可以塑造您的个人与企业的品牌形象,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贵公司的文化理念与价值所在,帮您向大众传递相关信息,如果您对此感兴趣,我们约个时间地点详谈一下,打扰,再见。”
讲到这里,同学们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我半张着嘴,愣了好一会:原来,话还可以这么说,事还可以这样做。
最后,老师总结道:今天跟大家说的这些,可能有的同学觉得过于冷血,一时无法接受,我并不是鼓励大家要唯利是图,桀骜不驯,而是要提醒大家,不卑不亢,换位思考,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先要学会站在对方的利益支撑点看问题。有时候,看似冰冷的理性,恰恰是莫大的温情,很多泛滥的感情,好的时候让你甜如蜜,控制不住时也真的是蛮要命,时时谨记契约精神,有时候你重复一百遍“我需要你”,都不及一句“这对你也有利”。
老师这番话被我深深记在心里,下课后,我立马用这种思维写了张请假条:老师您好,我想请半年的假,如果您能准许,这将大大提升您在我心中的威望值,并在我日后飞黄腾达时折换成现金返利,您考虑下,如果可以,我们进一步详谈。
好吧,她当然没答应。
4.
但在以后的很多事中,我都一次又一次的发现,这番话的背后,隐藏着被我们很多人都忽视掉的硬道理。
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互相帮忙,有时是别人请我们帮,有时是我们求对方,谁还不遇见点事儿呢,这很正常。
但有的请求会让你心甘情愿去答应,有的请求你就会觉得别扭,甚至是很讨厌。
举个例子,拿我写文章来说,平时文章发布后会有一些平台的工作人员找到我,要求转载一下,有的工作人员很专业,清清楚楚地交待清楚自己的平台ID,具体要求,发布时间,乃至为了激发你的合作意愿,告诉你我们平台有多少多少读者,授权给我们会为你带来什么样的回报,这就很聪明,也很理智。
但有些个别的工作人员就很让人无奈,不交代清楚信息,长篇大论的抒情文字跟你没一毛钱关系,你要是稍回复的迟了些,立马道德绑架,说你如何如何趾高气昂,好不容易你忍不了了,答应他了,好家伙,对方潇洒地甩出一大堆账号名称,让你去挨个授权,连个ID都没有,你是打算让我花半天的功夫自己去百度吗?我是欠你的吗,亲?
做事只顾着自己的感受,丝毫不考虑对方的利弊得失,乱打感情牌,还觉得自己很讲人情,那不叫讲人情,那叫抢东西。
5.
知道这个道理后也对我写文章带来了一些帮助:每次我在考虑选题,或者是落笔前,我都会逼自己想一想:我传达的信息或是理念,能不能给读者带来某些价值,或者是启发?是我自己一厢情愿地在这说啊说,还是真的能让读者有那么一些收获?人家为什么要花费宝贵的五到十分钟来看我的文章,甚至还要花费一些零钱来给我打赏?我要写什么样的东西才能给大家带来思考?而不是单纯的玩文艺,或是写煽动情绪的东西,鼓励大家去相互撕逼?
类似这样的思考让我无论在被请求还是请求别人帮我做什么时心里都有了个标准和考量,那就是:少问对方为什么,多问自己凭什么。
与人沟通是这样,做事情做生意是这样,哪怕是处理感情问题,也希望大家能够多这样想一想。
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些男生用道德和情感去绑架女生的例子,刚开始还不错,到手之后就不珍惜,我爱你倒没少说,但也都是停留在嘴上,实际行动中要求女方干这干那,仿佛一句我爱你就成了万年免死金牌,对方一旦没满足他,上来就是一句臭婊子,就像对方所做的一切都是该他的,在还他债一样,这已经不是什么情商高低的问题了,这就是单纯的不讲理。
当然,女生中也有一些不合适的地方,有一些女孩子经常喜欢滥用一句话:只要爱,一切都不是问题,他如果真的爱你,肯定会包容你的一切,如果没做到,那只能证明,他还不够爱你。
其实这也是一种强盗逻辑啊,你考虑过万一潘金莲说了声“大郎还是不够爱我,如果真的爱我,是可以包容我和西门大锅锅的纯洁友谊”的时候,大郎的感受吗?争取权利时高喊男女平等,履行义务时高举情感大旗,说对方是大男子主义,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法,真的是很伤感情。
爱都是双向的,而且爱与被爱不都是我们想象中那样无条件与绝对的,人与人之间爱也好,打交道也好,都是建立在彼此尊重对方的基础上。怎么算尊重对方?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跳出自己的那口井,把脑筋扭过来,站在对方的角度,如果实在做不到,那就站在路人的角度上考量一下问题。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做这样的思维尝试,那很多矛盾都可以化为无形。
我最后还是重申一下那句话:真正支撑这个世界良好有序运转的,从来都不是泛滥的感情,而是温柔且坚定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