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便利是北京门店数量最多的便利店品牌。
2019年2月22日,全时通过"解体分拆"的方式结束品牌运营,位于北京、天津、成都的全时便利店被山海蓝图收购。
2020年5月11日全时便利店发布停业通知,全时便利店北京区域所有门店将于5月20日24时结束经营。但随后,此消息被发布者删除。
01便利店的商业逻辑
所谓便利店,为生活提供便利当然是必备特征。
试想加班的雨夜饥肠辘辘,手指被刚刚打印好的A4纸文件划了几个口...
此时,我需要一顿晚饭、雨伞以及创可贴。
走进办公楼下的便利店,三样东西就齐全了。
不用去一趟超市、再去一趟药店,这就是便利。
有人觉得便利店和超市很像,其实两者定位、商业逻辑、选址规则大不相同。
便利店是目标客户是隐形贫困人口——都市白领,主要靠吃的、喝的赚钱,可以把它看作都市青年小餐馆。
02便利店的特征
库存丰富:一个面积不大的便利店通常会有 2000 —3000个 SKU(库存量单位),巧克力中岛仅局部图就包含11种巧克力!
收银台能做多长做多长:比如,711 的收银台背面的操作台放咖啡机,侧面放包子、关东煮、烤肠、饭团等高毛利食品。
最大的盈利来源是鲜食:鲜食包含面包、牛奶、蔬果、点心、三明治、冷藏蛋糕、酸奶、便当等,这部分往往占便利店一半以上的营业额,把“民以食为天”讲述的淋漓尽致。
选品独特:一般便利店每年会进行多次选品,主要选择包装好,并且是超市没有的品牌,当然走的也是特供渠道。
03便利店到底赚钱么?
在便利店随手拿几样东西,结算时就七八十甚至上百块。
酸奶平均13元/盒;德芙、士力架冰淇淋(超市无货)分别12.9元、14.9元;一份凉皮18元;同样的桃李面包超市4.5元,某便利店6.5元...
每次都觉得便利店暴利!带着不平的心情咨询业内人士:“便利店到底赚钱么?”
【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北京地区711平均日销售额是2万元左右(非疫情期间)。
费用:固定成本包含人员工资、租金、装修、设备(比如冰箱、中央空调、货架、收银台等)、加盟费、软件使用费(收银系统、报货系统)...
24小时开店的运营成本、设备和商品的损耗以及各种各样的杂费,导致成本高居不下。
在高成本驱动下,一家成熟便利店必须要覆盖早、中、晚一日三餐和下午茶,才能保证20%—30%的毛利率。
和专业人士还聊到了渠道以及“雁过拔毛”的比例,涉及商业机密,暂且不提。
便利店是暴利么?不是的!天时地利人和,位置决定便利店80%的营业额。
换句话说,没有特别好的地理位置,就目前行情看,不建议放弃年薪20万去开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