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则》这本书像是在和一个很谦虚的智者谈话,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他的那种很诚实的分享。他的内容来自他真实的生活,都是他是实实在在践行的原则。很少能够读到这样的书,这样的书给人带来的就是思考,就是变得更好,读到40多页,读的不是很透,但是大概能够理解作者想要像我们传递的信息,只怪着蹩脚的英语。这又是不能只读一遍的书。
今天在六哥的文章中读到一个观点,和这本书读到的一样,我觉得也很有道理。
显然不是高远的目标,因为他们所做的就是一步步关注当下,解决当下问题,并没有想过我未来要如何,要去看多大的世界。
人心中有执念,就有了担心,而一旦有了担心,就很难做到专注了。当你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忘掉时间和疲惫、痛苦,只有当你结束、出来之后,才会发现一切这么难。
不要以成功为目标,因为你对它越是念念不忘,就越容易错过它。
成功不等同于幸福,不是你追求就能得到的。
它必须经过你的体验、经过全身心的投入,把自己置之度外,意外获得的东西,那才叫成功或者幸福。
现在我们都在讨论更大的世界,但是今天的章节告诉我们,更大的世界就在眼前,福流(flow)是向内而求的,是你关注于自己内心,能够专注当下做的事情,你才能得到福报。
我们追求远方,也要追求当下,把眼下的事情做好。
如果做好了,再把它做得更有趣吧。
这个观点和原则这本书中提到的观点感觉是一致的。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盯着钱看的人,往往赚不到钱,这些都是意外的收获,是水到渠成的东西。
他还谈到了我一直困惑的一个问题,我总觉得和他有类似的经历,所以,体会也会更深刻一些吧, 所谓的远方可能都是想象的美好,到了才发现,总是避免不了心酸的的日常。
很多人都只把正事儿当做是自己的时间,把琐碎的事情都当成占用自己的时间,好像那段时间并不属于他。而实际上陪伴孩子的时间和修行的时间都是自己的,我们有责任以认真的态度去度过。
我们学时间管理,会把时间分成两块:一个是整块时间,一个是琐碎时间。通常我们认为整块时间要好好利用,可以用来学习、做很重要的事情;而碎片化时间,被认为是一些被割裂的零碎时间,我们大都不会去想如何度过这“没有用的”时间。
但当你真正把碎片化时间看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的时候,你就会选择把他好好地放在日程里面安排起来。
在很多人看来,大城市就是他们心中的远方,但是来北京之后,我才体会到,对于一个普通的人在这里打拼出一片天下是何等的不容易,在这个点上,我所看到的世界似乎并不像雷马里奥说的那样的轻松。在中国,关系与管理,是一个人获取很多公平的绊脚石,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但是,却只能默不作声,因为这早已是习以为常。
假期这个课我上了快一周了,感觉好累,每天坐的时间很长,还有让人不喜欢的英语作业,真的仿佛回到了上学的时候,但是我觉得过的很充实,心可以很静,可以不论外界怎样,就是能够做到那里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我觉得这一点已经是这个假期不小的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