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参加一个“如何爱自己”互动活动,解答有相关困扰朋友提出的问题。在回复了30个问题之后,我突然发现这些问题的描述都有类似之处,好比这些问题的的主人都是同一个人。
比如,原生家庭复杂,成长经历不易,造成现在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糟糕,职业发展迷茫,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多年一直自卑却不知如何改变。
又如,我在努力改变自己,努力控制的情绪,不断学习成长,为什么还是没有变化?
还有,我要怎么改变,你能给我简单的方法或建议吗?
很多人问我要如何自信起来,我能感受到他们面临的迷茫,却又感觉无能为力,不是问题的多复杂,而是大多数的人都在一种特有的模式生活,并且会很容易一直持续下去。
这种固定的模式是:
面对问题—没有信心—寻找方法—方法失败—攻击自己;
更加没有信心—寻找方法—方法失败—更猛烈攻击自己;
……N次循环……;
认定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以此为结论没有理由不攻击自己。
在这样的模式中,想要成长无比艰难。这就好比每个人都是一个装水的罐子,罐子最初因为一些原因带着裂痕,我们不去修复裂痕,只想找方法多装水,当看着水不断流出,就换不同的方式装水,仍然无效时,开始猛砸罐子,看着水从更大的破裂处流出,再急着寻找另外的方法装水。
他们一直不会觉察,如果是一个完好的罐子,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装水,都非常容易;而如果我们不去修复罐子本身,无论找多少种装水的方法都是徒劳。这是最努力的一类人,却不能对自己有任何帮助,因为自我攻击的火力已超过了所有的外侵的炮火。他们看似努力,实际只是在贬低自己。
有的人说,我读了很多鸡汤,也知道该怎么做,为什么还是没有用?大多数的鸡汤读了会让人热血沸腾,就好比让我们拼命地装水,然后生活仍然还没气色,就有人开始骂自己。特别是,当你越知道应该怎么做,做不到时就会对自己越失望,这样日积月累,鸡汤就成了毒药,让你彻底丧失直面现实的勇气。
这样内耗型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那么我们可以怎么辨别呢?
对周围人容易愤怒
我们很难直接觉察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但却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判断。当你不够贴近自己,开始攻击自己时,你一定也会不自觉地攻击周围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自己是如何对待孩子和伴侣。亲密关系本是平等的关系,当你对自己不满意,你的超我无法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就会常常批判和责怪对方,实际上这就是你对待自己的方式。而孩子相对弱小,相当于自己内在脆弱的部分,如果经常会引发你情不自禁地发怒和攻击,这说明你从未接受自己的脆弱。
因为愤怒与自己有关,所以它不是恶魔,却是让你回到内心的重要机会。但你回顾每一次愤怒的当下,你还记得对自己的期待吗?那或许是你真实的声音。有个女孩子说,当我刚走出社会时,伤透了很多虚假的场面,我愤怒地对自己说:我不要靠任何人生活?我不要靠任何关系去争取或留住一份工作?我有个朋友说,当我烦透了我的上司和老板,厌倦了铺天盖地的加班和应酬,我愤怒地对自己说:我要培养一门出色的专业技能,做一个不受任何掌控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听到了自己愤怒的声音,也最终因为愤怒成就了自己。
内耗型的人往往会忽略到愤怒的意义,总觉得这与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有关,既想跟人和谐相处,努力控制自己的愤怒,又觉得自己无比委屈。最终,愤怒耗掉了精力,却没有机会回头看看自己。而很多时候,我们的愤怒,都是源自于我们自己的要求和期待,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内在的不满足,与其两手空空与群人辩驳,不如退而深耕去贴近自己。
常常寄期待一次重要的选择
简单地说,就是总是在寻找捷径,却在不同的方法中迷失自我。比如,当出现情感问题,只想找种方式永远掌控对方;当遇到相处矛盾,只想着换一个人更好;当工作不顺,只想寻找更如意的职业。
我经常对这一类的个案非常小心,他们有过心理咨询的经历,不断地更换咨询师,并否定过去的咨询师,当找到一个新的咨询师,又极度相信这是一个可以彻底拯救人生的人。我们的知道,心理咨询之所以有用,是通过这段关系持续稳定的作用,源源不断提供持续成长的养分。越强烈的期待,就越没有耐心深入,他们总是希望奇迹能马上发生,稍有不满就轻易放弃,就无法真正体会到关系中最重要的滋养。
为什么这也是一种的内耗的表现呢?因为当我们过度寄期待于一个选择或者一个人时,无非是一次次挑战自己绝对信任的极限,然而因为不能坚持,每一次的选择都不会有太多收获,所以会埋怨自己的选择,逐步丧失对周围人的信任。他们开始从内在封闭自己,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而当真的重要选择来到面前时,他们也会选择视而不见。即使好不容易抓住一次机会,也会不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拱手把应该属于自己的一切都让出去。
对于内耗型的人来说,他们有很敏锐的触觉,他们觉得可能的选择,大多时候都是机会。所以,若是总在寻找最近的路,还不如随便选择一条可能的路,坚持走下去,也会比维持现状好上百倍。
邀请消耗自己的人进入生命,并留在身边
内耗型的人,周围总是聚集着一些消耗自己的人,比如控制型的父母,不讲理的伴侣,爱贬低的朋友,而且不管走到哪里,似乎周围都离不开这样的人。其实,这些人都是被自己邀请来的,又因为自己的需要而留在生活中。
比如,控制型的父母,他们会对我们的人生过多干涉,这是因为我们需要他们来给予意见,帮助自己分担,所以当我们做决定时,才会更希望他们参与意见。不讲理的伴侣和爱贬低的朋友,会指责埋怨自己,总以一些事情误解自己,于是我们觉得自己不被理解,总希望做很多事情,试图说服他们,证明自己是对的,就进入自我消耗模式。
内耗型的人会主动寻求一些消耗自己的人在一起,当对方老是否定你、指责你,不尊重你、抛弃你,这就成功转化为自我攻击,满足了自我消耗的需要。当你努力改变时,其实是在把自己和对方更牢固绑在关系中。所以,他们经常会抱怨自己遇见不够好的人,实际上自己在主动寻找这样不够好的人。
努力成为很多人,却从不未懂得自己是怎样的人
消耗型的人眼光总在不断打量周围人的世界,看看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羡慕的,好像很多人的生活我们都感兴趣,很多事情都想去做,可是真正尝试时,又容易因不适合而放弃。他们喜欢问周围人要建议,希望别人告诉他可以做什么,太容易追随和盲从,很少有耐心去理解自己,考量自己适合什么,有什么样的天赋和兴趣。于是,一路追逐别人,却找不到自己要走的路。这样没有聚焦的努力,实际上会耗掉不少精力,却很难看到成果。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说:有时,房间的门并未上锁,只不过它是向内打开的,一个人如果总是向外推,而没有向内推,就会被困在这个没有上锁的房间内。
当我们一直在找路却又总是迷路的时候,或许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去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路。内耗的模式虽可以调整,但首先要有自我觉察,小心自己越来越习惯这样的模式,并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于外界的影响,失掉一次次本可以成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