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忽略最容易让人受委屈
被忽略的人最容易感到委屈,尤其是在那种状况下还默默不做声的人。就像世人都不爱鼓励别人,而是以取笑为乐一样,鼓励异常稀缺。所以遵循别人不做的且有价值有意义的我做的原则,当身边有那么貌似被忽略的人的时候,给予他问候。这样比较赚,对方也不会有特别不好的情绪。
2. 酒肉朋友其实是刚需
我曾总是把找到值得交心的朋友放在首要地位,殊不知这样的朋友或许是可遇不可求的,现实是每个人的生命中充满了酒肉朋友,这没什么不好,人是群居动物,需要社交,有人陪伴,吃吃喝喝也很好。尽管理性上觉得不可思议,但酒肉朋友就是刚需。
3. 把自己当做一家企业来经营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孩在沙坑边玩耍,想把一块超出他体重的大石头推进沙坑。
可是,任凭他使出多大的力气,大石头还是纹丝不动。
一个成年人走过来对小孩说:你应该拼尽全力才行。
小孩说: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了,只是石头对我来说确实太重。
成年人摇头:你没有尽最大努力。
已经满头大汗、面红耳赤的小孩不服: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尽最大努力呢?
成年人继续说: 你只是靠自己的力量推石头,我站你旁边那么久,你为什么不试着求助我呢?
你所谓尽了的最大努力,只是尽可能使用自身体力,却不是尽可能使用你能借助的所有资源。
若是我们把自己当做一家企业来经营,当出现经营困难时不会想不到去找银行借款。所以只是一个观念上地转换就会比喊着“你在为自己打工”更有力量。
更有启发的内容可以看看下面的链接。
4. 了解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就像你在真正经营一家公司
这与第三条并不一样,我曾看过这样的报道,在中国南方广东有中国最繁荣的制造业基地,在那里无数名校毕业有技术的高科技人才选择创业,成为电子产业链上的一个个供应商,但是当把技术转变成生产力,甚至能达到量产的地步,实际上并不容易。要生产手机的扬声器,制备1万件和制备100万件概念是不一样的,无论你宣扬自己的技术有多么突出,扬声器效果多么好,无法稳定量产,人家就不用。这些名校毕业的博士白天可能是坐在办公室里的老板,晚上是要到工厂里加工螺丝的工人。
这件事给我很大触动,因为我也出自一个不算顶尖但也不错的大学,以为这些加工零件的工作似乎永远与我无关了。但我可笑自己的幼稚与无知,所幸知道的还不太晚。正确的做法是,未来说不准我真的会经营一家企业,那么最好从现在开始了解每一条生产线,现在这家企业是如何经营管理的,人员组织架构是如何安排的,不会没关系可以慢慢学。但你得把它想象成:如果这是你的企业……
5. 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能一眼看透商业模式
不要想当然的以为能看透一切商业模式——根源在于个体的聪明程度,见识和想象力都不如一个群体。在网易蜗牛阅读刚刚推出的时候我曾在想这个软件怎么盈利吗?很难想象!当时他的商业模式是,每天送你一小时免费阅读时间,而阅读的时长可以兑换蜗牛币用以永久兑换电子书,只有感觉时间不够用的时候可以选择缴费买时间,我当时就在想这个软件怎么盈利吗?而后过了这么长时间再看,它推出了会员系统,“我仿佛一眼就能看穿商业模式的能力”貌似是个伪能力。我想我错误的根源在于事物总是动态发展的,而我却总要拿静态的眼光去看它。
而这样的事也常常发生在股票投资上,制造业企业经营利润的变化常常滞后于经济的变化,所以再用以前的盈利水平作为估值依据是不是就不再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