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ke》是一部有着喜剧色彩的动画短片,其人物的形象简洁可爱,尤其儿子的表情多种多样,令人难以忘怀。
故事说的是有一对父子,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中,儿子五六岁的样子,父亲试图教育儿子用“合适”的方式来适应社会,不要个性和异化。
每天早晨,父亲将课本放入儿子的书包,再送儿子去上学。
原本活泼好动、活蹦乱跳的儿子,背上书包以后,被压得走路都踉踉跄跄。
这是一个“白色”的城市,每个人都活得无精打采,毫无生气,只有城市中心有一棵红色的生机勃勃的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父亲送儿子上学,在经过那棵树的时候,儿子被一阵悠扬的琴声所吸引,他扔下书包,看到一位演奏家在拉小提琴,孩子看呆了,闭上眼睛在聆听,之后俩手放飞,像要飞翔,然后,俩手置于胸前,随着节奏左右摇摆,沉浸在快乐之中。
随即而来的爸爸把书包提在了他眼前,惊醒了他的梦。
父亲拉走了他,儿子虽然万分不舍,但是依然听话地倒退着,慢慢地退回到学校,他身上的颜色浅了一些。
父亲离开学校,他奇怪地看着自己的手,变成了白色。
他去公司上班,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心情非常沉重,他环顾四周,大家都和他一样,面无表情地处理着工作。
儿子在学校里学习字母,他忽然想起了那悠扬的琴声,于是,他画下了大树和小提琴,被老师发现后,要求他重写,他却写成了这样!(是否他的天分被音乐所激发)
一天很快过去了,父子再次相见,儿子看到父亲,欣喜地扑了过去,父亲找回了自己的颜色……
第二天,依旧学写字母,这次儿子画了个小提琴,但未及老师批评,他就重新写了起来……
放学后,见到老爸,儿子没有昨天那么快活了,他身上的颜色又浅了一些。
渐渐地,儿子成了循规蹈矩的孩子,只是每天无精打采,了无生趣,儿子的颜色在慢慢变浅。
最后,儿子成了“乖孩子”,认真听讲,认真写字,他的颜色变成了白色。
父亲也一样,他每天面对同样萎靡不振的儿子,意识到只有让儿子快乐地成长,他才会有自己的个性和颜色,才不会和其他人一样雷同。
于是,父亲在送儿子的路上,也拉起了小提琴……父子俩都找回了自己的颜色。
在这个世界上,保留自己的独特和色彩。
看了这部《Alike》之后,我感慨良多,既可怜儿子,又能深深地理解爸爸的无奈,颇有感触。
现在的孩子,活得太累了。他们最快乐的时光,大概是在幼儿园的时候,没有功课,没有压力,只有开心地玩耍。
一旦进入小学,学习负担马上增加,不但要学会知识,而且要迅速适应学校生活,这就要求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都要急速提高。
在小学阶段,不仅要培养学习习惯,学习与别人相处,而且要培养集体观念,做事认真负责等等。
让曾经以玩耍为主的孩子一下子要学这么多知识和规矩,适应性差的孩子肯定接受不了。
六年的小学教育,孩子适应了学校生活,大部分都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比较快乐地走向中学。
中学,课程日益加重,挤压了孩子的业余时间,那些业余爱好都要为学业让步。
尤其到了高中,时间更是紧张,从孩子的步履匆匆中都可以看得出来。此刻的孩子,能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确实难能可贵,要保持自我的色彩更是凤毛麟角。
作为家长,是让孩子保持自我独特的个性呢,还是让他和大家一样保持共性?
这是每个家长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我的孩子今年高二,下半年高三。当她看完《Alike》之后,兴奋异常(在她的建议下,我才观看完毕),觉得自己和alike中的儿子一样,被老师和家长逼得失去了颜色,几乎接近于白色。
在无尽的汪洋题海中挣扎,放弃了所有的爱好,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削掉了自己的个性,只为适应一件事——参加高考。
熊孩子抗议,说老师和家长沆瀣一气,用高压政策对待他们,先是没收手机,后是班级排名照相(每次月考后),完全压榨他们的自尊,无视他们的尊严,简直就是虐待青少年。
这样做,就像把他们关在一间黑屋子里,只迎接高考这一缕曙光。
高中三年,不仅孩子累,家长也跟着累。
进入高中,才发现孩子最缺乏的是自我学习能力,其中: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认知世界的数学能力、掌握物理规则能力,这几项能力都很缺失。
而只有具备自我教育能力,才能实现自我成长,因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所以,作为家长,压力也很大。
说实话,我也想像有些家长一样,把高考看得风轻云淡,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让孩子过得自由一些。这样,双方可以处得其乐融融,关系和谐,彼此来的轻松。
我曾经在有限的权力内,给予了熊孩子以自由,结果却越自由越失望。
记得高二分科后,我放松了管理(因为高一成绩不错),给了孩子一点自由,结果高二一年下来,熊孩子其他本事没见长,学习成绩却直线下降。
当我看到一个个红红的大叉,内心无比纠结,是不是我给的自由过了火?
转眼就到高三,最关键的一年,已经到了冲刺阶段,如果还纠结于个性和共性之间的争执,难免陷入矛盾之争了。
一年的时间,幽闭不了你的内心,也改变不了你的个性,它只是让你进入高考的轨道,跟上高考的节奏,适应高考的生活而已。
9
高考在现实中的意义自不必说,仅仅说一下高考的公平性,比如,你想学医,想考入北京的大学,就必须得拿个高分,这个高分就得在660以上。
早在三年前,我相中了XX医科大学,它于去年在北京扩招200名学生,而在我们这里却完全取消了招生名额。
你想学医,要想上省内好一点的医学院,就要和本省的考生竞争,但省内只有一个比较好的医学院,而考生却有几万人,你要保持个性,还要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你的精力都被分散,你拿什么来和别人竞争?
所以,请暂时收敛你的个性,收起你的色彩,也请收起你那文艺青年抬头仰望星空45度的姿势就能考个好学校的梦想吧。
踏踏实实,一心投地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培养自学能力,为自己的认知解惑答疑,养成刨根问底的习惯,这样就会越学越简单,而你也会觉得越来越轻松。
在家校之间的路上飞奔,你的终点就是——高考,之后,在大学里,当你掌握了持续学习的有效方法,赋予了自我学习能力,就可以尽情地展示你的个性和色彩,到那时,相信会有很多人会欣赏你。
在高中时期保持共性,和所有人一样,才能在组织中存活,到了大学保持个性,才能够让你脱颖而出。
我希望大家都来看看这部《Alike》,为人父母者,都会有所启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