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我被一个商业思维课,吸引了。
于是花钱买课,听已经赚到钱的普通妈妈做分享,看朋友圈晒出的收款单,我也认真做作业,好像金钱的味道距离我真的很近,再跨过一脚就能触碰得到。
对金钱和财富的渴望,对快速变现的期待,让人或多或少有些焦灼,我也试着在朋友圈发了,可想而知,朋友圈默然一片,这更加据了自我怀疑,我,真的适合做这个吗?
我现在不得不开始想,报了一堆的课,都学完了了吗?都有哪些收获呢?对哪方面有提升呢?
我把所有的课,在各个平台搜了出来,点开一看,有的就听了一两节课,就扔下,再也没看过,就在想,我当初买课的时候,初衷到底是为什么?
周岭先生说学习的环节,行动量 >思考量>学习量,我反思自己,有多少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我把课程分类了一下,百分之七十是怎么提高写作的课,百分之十是如何打造个人品牌的课,比如怎么经营好自己的朋友圈,一个百分之十的课是美学课文学课,像贾行家老师的课,下一个百分之十是杂课,刘润老师的,万维钢老师的等。
因此从比例上看,我的目标就很清楚了。
今天,看了新一期圆桌派,请的是《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没想到,比上次在俞敏洪老师直播间看到的,还要年轻。
他说,在路上,碰到过很多中国人,他们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角落,有的甚至在一些荒凉的地方生活,工作,而中亚大陆还没有人去了解过,于是,他边写稿边赚钱,节省生活开支,只为完成这次旅行,他穿越中亚大陆几个叫斯坦的地方,把所见所闻,亲身经历写成这本书。
我就在想,这种为了心中的目标,去穿越迷雾,跋山涉水,辛苦自不必说,完成一本书的成就感,我,只能这么形容,他真的很富有!
一边看,一边反省,我是谁?我到底要做什么?我急于得到的财富,我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去接住?
看了那么多的方法,最要紧的,是去运用,而运用的具体内核是,你具备多少知识量,输出的东西是否有价值?
今天就记录了些目前的想法,我要去完成我的课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