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说秦汉》的开场词。回望历史,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历史上名人辈出,筹建千古基业,立下赫赫功勋,然而又落下千古骂名的人比比皆是。
秦始皇可谓是千古一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吒风云、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13岁的嬴政被拥立为秦王。21岁加冕亲理朝政,继承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选贤任能、历兵秣马、富国强兵、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是秦国雄起,实现了强国梦,然后十年的兼并战争,扫六合,灭六国,结束混乱,挥手一震,秦朝建立。他最大的过贡献远远不止这些,接着对多民族国家进行巩固,去分封,设郡县,完成统一大业,然后用秦法把它固定下来。威震四海,普天之下,谁与争锋?
然而,它从体制之上不惜民力,奴役民众,视民众为草芥,残酷的刑罚让人民苦不堪言,无休止的征伐,让人民不能休息;经济范围的扩大,却跟不上时代的变迁,暴力永远压制不住暗暗滋生的民主,于是,陈胜吴广起义,带领淮河流域民众举起闹事,从根本上动摇了统治的基础,于是,楚汉兴起,秦朝土崩瓦解。
不尊重民众,不体恤民力,在伟大的帝王也被人民所唾弃。
历史上遭人民唾骂最重的无非是隋炀帝杨广, 他在开皇元年杨广立为晋王,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大位。成了隋朝第二个皇帝,在位期间可谓是功勋卓著,首先是在文化上建科举,以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可谓公平公正,他就是科举制度开创人之一,开历史的先河,用这一制度选拔人才一直在历史上沿用一千三百多年;凭着国力强大,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开发大运河,其作用是沟通南北,实现了大一统,连接五大水系,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可谓是千古基业,但却遭到民众的反对,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里涉及到千古基业与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帝王要的是千古基业,民众要的是眼前的幸福,如果眼前没有幸福,如果马上就死,千古基业对民众来说毫无用处,在生与死面前千古基业如同虚幻。
然而,帝王有帝王的想法,他不顾民众的死活,营建东都的同时,又下令开凿大运河,造龙舟等各种船数万艘,他游江都时所乘龙舟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上有四层楼,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房一百二十间,下层为内侍居处。
体罚人民就是腐朽,劳动民众就是残暴,尽管你有千古基业,也得到人民的好评,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人民起义不断,各地纷纷造反,在强大的政治也会在人民风起云涌中撕碎,历史上又有谁能跳出这一陷阱。
历史上也有明君,一谈到明君人们自然想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然而在我看来明君标准是不一样,那些看似无为的,平庸的却留在人们的记忆力。
著名文景之治就是一例。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衰弱政府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治国理念,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走和平发展之路,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有力的制止奢靡之风,减轻了人民负担,社会经济明显好转,不仅得到人民的好评,为未来大一统的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孔子认为能真正能从容安静使天下太平的人大概只有舜吧? 舜的成功经验就是以德化民,只要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就是政绩;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作为统治者不要过多管制民众,顺其自然,自然而然发挥民众的创造力,国家就会强大。
忆古思今,今天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仅用了几十年完成了集团化,可谓是千古基业,对外,可与垄断集团抗争;对内可办大事。但是我要说,它的出现,自然而然拉大贫富之间的距离,内则有抱怨之声,外则就会遭遇垄断集团的压制等消极因素出现;问题的关键是在建立千古基业同时,注重改善民生,让社会财富给全体民众享用,只有这样才不会掉入历史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