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落后,来“1分钟get技能”!
第12期的1分钟,你将get的技能是:了解在股票、比特币等投资活动中,“骗子”割“韭菜”的常用手法之一——“先几颗糖,再一耳光”(和经济学中的“剪羊毛”概念类似,已流行数年)。本文的“骗子”指的是比例相对较小的高智商投机者,“韭菜”指的是比例相对较大但投资知识匮乏的跟风者。
近一年ICO(中文意思是“首次币发行”,区块链行业术语)大火,形成了“精英在做啤酒,平民在吹泡沫,骗子在割韭菜”的混乱局面。本期首先讲讲骗子在怎样割韭菜。我用一个最简单的故事,讲清楚其本质。如果你感兴趣,请往下看。
1.“先几颗糖”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100只猴。
(1)第1颗糖
某年1月,一商人来山里收购猴,每只1万元。
山里的部分村民,惊讶中迅速上山捉了80只猴,卖给了商人,获利80万元。
商人微笑着带着猴走了。
(2)第2颗糖
到了2月,这商人又来购猴,每只涨价到5万元。
村民们颇为1月的买卖感到后悔,不过还是兴奋地将剩下的20只猴捉来卖给了商人,获利100万元!
商人微笑着带着猴走了。
(3)第3颗糖
又过了1个月,商人又来了!这次他竟然以每只10万元的价格收购猴。
村民们却只能沮丧地摇头说“没了!”心里颇为1月和2月的猴子买卖后悔,因为等到3月卖,会获利更多。
商人微笑着走了。
……
2.“再一耳光”
部分村民不甘心,开始想办法弥补“损失”:商量着当商人下个月再来时,怎样再弄一些猴来卖给他。皇天不负有心人,只过了半个月,他们就从一个进村的游客那里买到了100只猴。尽管每只猴8万元的价格,尽管村民们的手头并不宽裕,他们仍然狂热地到处筹钱、甚至借钱实现了买猴目标。村民们翘首盼望商人的再次来村!
(1)结果一
但是,商人从此以后再也没来过。村民们将100只猴放回山上,继续等待着……
它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商人和游客是一伙的,100只猴子依然是原来那100只,商人和游客又去其它的山里继续买卖猴了……
(2)结果二
4月,商人又来了,但他说,最近猴市行情不好,只能以2万元每只的价格买猴。村民们不肯接受降价,将100只猴放回山上,继续等待着……
它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商人和游客是一伙的,100只猴子依然是原来那100只,但10万元一只的价格短时间很难再涨回去了,因为商人和游客已经去其它的山里继续买卖猴了……
3.复盘分析
(1)这个过程中,商人和村民的收益和损失详情见下表。
(2)造成村民(“韭菜”)损失的最大原因是什么,或者说判断韭菜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决策维度单一。他们几乎靠主观感性判断。
决策信息匮乏。他们对投资标的价格变化的原因不了解,也没有对其进行分析归因。
忽视这两点,本质是主动省略(或者没法完成)独立思考过程。选择随大流,自然会被骗子们套路。
4.举例
有个不成文的“韭菜定律”,就是身边不怎么研究投资的人都在炒股的时候,差不多就是股市周期性泡沫最疯狂的时候。
比如2015年6月,A股上证券指数在达到5178点后剧烈下跌,在这之前两个月(2015年4月和5月),我发现很多大学生都在蜂拥开户炒股。
同样的例子,在比特币上重演,在2018年1月,比特币近乎腰斩式下跌的前两个月(2017年11月和12月),每天打开朋友圈,发现平时连书都不怎么读的人都在发与比特币相关内容,那差不多也到了比特币周期性的泡沫最疯狂的时候。
5.总结
投资中,韭菜被割的最常见的方式之一,是“先几颗糖,再一耳光”(或者叫“先养肥,再杀掉”)。其方法的底层逻辑主要依赖信息不对称和人性的弱点。
6.备注
本文的故事纯属虚构,“先几颗糖,再一耳光”是我做的比喻。其背后的深刻的心理学及行为学依据,请参考丹尼尔·卡尼曼的前景理论。
7.预告
在后面的《1分钟get技能》中,我会介绍一些必要的投资决策工具,告诉你怎样通过数学计算,做出理性投资决策。